文章針對一些人的模糊認識,還介紹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對真理的闡述:“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因為“客觀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于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指出“對不可知論、懷疑論及其他哲學怪論的最有力的駁斥是實踐”?!袄碚撌紫纫苊趯嵺`才能夠指導實踐;理論不是亙古不變的,它是在實踐中不斷地獲得補充、修正、豐富和發(fā)展的。”“人們認識世界的程度,始終受著歷史條件和實踐水平的限制。歷史條件改變了,實踐發(fā)展了,認識也要向前發(fā)展。新的歷史條件必然要促進理論的變化。”
胡耀邦閱看了這篇文章后,感到此文既有理論色彩又很有針對性,特別是從理論上進一步闡明了理論要受實踐檢驗的道理,強調(diào)要恢復《實踐論》的權威,恢復實事求是的權威,恢復實踐標準的權威,很有力量。文章尖銳地提出了對毛澤東思想是真捍衛(wèi)還是假捍衛(wèi)的問題,指出有些人天天講毛澤東思想,卻往往忘記、拋棄甚至反對毛澤東思想的根本觀點、根本方法,胡耀邦覺得很好。文章雖然也沒有點“兩個凡是”,但對堅持“兩個凡是”的人的思想觀點作了有力的剖析,批駁了他們的無理指責。胡耀邦很贊賞這篇文章,思索如何使它得以發(fā)表才好。由于當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接到有關禁令,陷入很大的困境,《理論動態(tài)》也被點名批評,并指令“下不為例”,胡耀邦經(jīng)過反復思考,在與擔任中央軍委秘書長的羅瑞卿電話聯(lián)系后,他對秘書梁金泉說:有辦法了,去找羅大將,找羅大將。梁金泉問:為什么要找他?胡耀邦說:羅大將說要發(fā)。在那里發(fā),分量就很不一樣了。羅大將在黨內(nèi)威信高,影響大,理論上強。我已電話說好了,你把稿子送去就行。說著,他將文稿裝進信封口袋,讓梁金泉乘車專程送去,送到羅瑞卿手中。
這之后,胡耀邦和羅瑞卿頻頻電話聯(lián)系(有記載的至少6次),商談這篇文章的修改和發(fā)表事宜。羅瑞卿先后三遍細看了這篇文章,還親自查閱毛澤東的哲學論著。6月19日,《解放軍報》將修改稿清樣再送胡耀邦審閱。胡耀邦看后說了三點意見:一、同意由軍報發(fā)表,因為文章中許多地方談到全軍政工會議;二、其中有關“砍旗”的幾句話可以刪去,從理論上講清楚就可以了;三、這篇文章請同時送韋國清、羅瑞卿同志再看看,我不再看了,他們看后由軍報自己定稿就是了。此后,羅瑞卿又審閱了最后送審稿,并說:不是有人討厭特約評論員嗎?《解放軍報》就用特約評論員署名發(fā)表這篇文章。他還安排《解放軍報》和《人民日報》同日刊發(fā)。在6月23日夜22時至24日凌晨2時,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羅瑞卿猶如親臨前線指揮作戰(zhàn),三次給人民日報社打電話,詳細指點,叮囑校對同志要細細看,編輯同志也要好好看,無論如何不能出現(xiàn)錯字,不能出現(xiàn)錯誤標點。
《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在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公開發(fā)表后,在羅瑞卿強有力的支持下,于6月24日在《解放軍報》以特約評論員的署名發(fā)表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在當天同時刊載,新華社也全文轉發(fā),全國各地報紙紛紛轉載。這對真理標準的討論是又一個有力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