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思想平面化,是因為140字符的微博,只能“端出”觀點,只能宣泄情緒,只能插科打諢,只能滑稽調(diào)笑,根本沒有辦法闡述任何一個嚴肅的觀點,更別說對一個論點進行嚴謹?shù)倪壿嬚撟C了。所以,在微博上見到最多的是“立場”和“表態(tài)”,最好的情況下也只能是見到一些“思想火花”——如果說微博上還有什么“思想”的話。我個人認為,微博上見不到“思想”,充其量只能見到一些孤零零的結(jié)論。由于微博沒有辦法呈現(xiàn)一個人的“思想過程”,我們無法檢驗這一觀點在邏輯上是否自洽,所以也就無從判斷它的對錯。審視一個主張是否合理,我們主要是看它的論證過程是否邏輯嚴謹,看一個觀點是否成熟有效,我們還要看它的論據(jù)是否充分。黑格爾在《精神現(xiàn)象學》的導(dǎo)論中曾說過,思想的運動過程比思想結(jié)論更加重要,也更有價值。如果一個人的思想只是“偶觸之思”,他不再訴諸論據(jù)證明,不再進行邏輯論證,他的思想就只停留于淺表層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沒有“深入思考”。微博上表達的非邏輯性,使它不能給我們提供深刻思想。這倒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更危險的是養(yǎng)成人們思想的淺表化和平面化,養(yǎng)成人們“一句話管總”的壞習慣,只負責言論上的“表態(tài)”,而不計較思想上的明晰和嚴謹。我們不妨看一條名人微博——
@易中天:所以,方舟子值得尊敬,不宜效法。韓寒應(yīng)該呵護,不必同情。出來混,是要還的,何況他這回的表現(xiàn)還那么差。這個爛攤子,當然得他自己收拾。而且,如果事實證明他確實有人代筆,那就更得他自己埋單。包括他過去的張狂、草率、漫不經(jīng)心和花拳繡腿,其實都已付出代價。
如果“值得尊敬”的人“不宜效法”,難道要去效法那些讓人作嘔的壞蛋?如果連“同情”都大可“不必”,“應(yīng)該呵護”又從何說起呢?你看了這條微博后知道易中天在說什么嗎?易先生知道自己在說什么嗎?這是一種只有外星人才會明白的玄妙“邏輯”,這是一種只有中國人才能運用自如的世故圓滑。天下的“公知”要是都像易中天先生這樣說話,十三億中國人都要去上“猜謎學習班”。在這樣的微博中玩久了,思想的平面化倒在其次,可怕的是思維的嚴重退化。
導(dǎo)致思想平面化的原因,除微博文體“表達的非邏輯性”之外,還在于微博的“一過性”和“流動性”。隨著每條微博在不斷移動,接觸的對象也在不斷變化,你根本不可能專注于一個對象進行思考,微博本身這種特性導(dǎo)致思考難以深入。在微博上斗的是機智和敏捷,看哪個出言更迅速,看哪個說話更俏皮,人們不會在意你的思維是不是嚴密,也不太在乎你的說理是不是充分。微博上的爭論有點兒像平時斗嘴,大家只圖嘴巴一時痛快,語帶機鋒就會招來觀眾,說到極端就不愁沒有掌聲,因而,偏激常常被誤認為“犀利”,尖刻更往往被當作“深刻”。這會養(yǎng)成微博上“斗嘴者”的劣質(zhì)思維,也會造成圍觀者對思想評價的價值混亂——發(fā)微博的人沒有“優(yōu)質(zhì)思維”,圍觀者不知道什么是“優(yōu)質(zhì)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