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師緣與書緣(1)

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戴建業(yè)


這本隨筆中的絕大部分文章,有的先后發(fā)表在《讀書》、《光明日報》、《人民日報》、《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華中學術》等報刊雜志上,有的分別收在中華書局、上海古籍、中國社會科學、長江文藝、華中師范大學等出版社和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專著中,談的對象不外乎師生和書本,用的體裁基本上都是隨筆。所談既非一人,所論又非一書,所寫更非一時,今天這些隨筆能結集成書,多謝海南出版社總經理萬勝博士的盛情雅意!

就像副標題所標示的那樣,本書集中筆墨于“論學”——論師友治學和自己求學。論學的主要內容自然是師與書,對于學生和學者而言,成天打交道的無非是老師、同學、同行和書本。無論求學還是治學,與同學或同行交流固然必不可少,但在起步階段師緣和書緣可能更為關鍵。美國第二十八任總統(tǒng)伍德羅·威爾遜在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時,曾說過一則名言:“讀書并不一定能使人善于思考,但通過與善于思考的人交流,通常能使人變得好學深思?!边@一點我們古人早已有言在先,戰(zhàn)國時孟子就強調“親炙”,朱熹說“親炙”即“親近而熏炙之也”,也就是要親自接受老師的教育和熏陶,所以后世常說“親炙弟子”或“及門弟子”?!坝H炙”不僅能聽到老師“言傳”,還能得到老師的“身教”。晉人認為“身教”重于“言教”,《世說新語·德行》載:“謝公夫人教兒,問太傅:‘那得初不見教兒?’答曰:‘我常自教兒?!薄敖虄骸敝卦凇吧矸丁倍恰把詡鳌薄?/p>

這既是個拼爹的時代,又是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因此,好爹媽和好老師都很重要??捎惺裁礃拥牡鶍屖巧系鄣陌才?,全由不得我們自己做主,因為爹媽在生下自己的兒女之前,誰都沒有征求過兒女們的意見。有什么樣的老師則一半出于偶然,一半由于挑選。戰(zhàn)國時期“孟母三遷”的故事,說的就是孟子的母親為培養(yǎng)兒子三次遷居,最后才遷到了一個“名?!迸赃叄偹阕屆献佑辛艘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F(xiàn)在名校旁的“學區(qū)房”都是天價,很少父母有能力像孟母那樣“三遷”,父母們?yōu)閮号畵裥YM錢費心費力。進了名校還不一定就有名師,因而擇到了好學校又要挑好班級,好班級里才會配上好老師。擇名校主要憑經濟實力,挑名師可能還得拉關系。除非你自己很有實力,或者是你家庭很有實力,否則親炙于名師就不那么容易。不過,有幸拜到名師要好好珍惜,無緣就教于名師也不必喪氣。孟子說無緣親炙還可以私淑,親炙名師需要各種條件,而私淑名師卻沒有任何門坎。孟子稱“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他做不成孔子的門徒,便暗自以圣賢們?yōu)閹煛?/p>

如今私淑名師無疑比孟子那個時候方便得多,春秋戰(zhàn)國時的名師生前并無著作,先秦諸子大多由弟子整理附益而成,有些甚至只是先生的談話記錄,而我們今天隨時可以看著名學者的專著、文集或視頻,還可以坐在家里聽哈佛、劍橋等名校名師的公開課。現(xiàn)在不僅能私淑某一個名師,而且隨時能夠轉益多師。譬如一門文藝理論原理課程,校方通常會安排不同老師講同一門課,我們不妨先聽聽國內老師如何講,再聽聽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名校名師如何講,然后再根據自己的理解擇善而從。這樣可以先學好某一家的理論,然后再參透其他名家的學說。我們上大學時的學習條件,好過如今已七十多歲的師長輩,眼下在校學子的學習條件,更為我們這一代人所望塵莫及。不怕你沒有學習機會和條件,只怕你沒有學習興趣和動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