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往深處街燈愈不亮,沉重的行李箱在卵石路上拖起來可費勁了,巷子既窄又長,還彎彎曲曲的。左拐右彎,終于聽到了人聲,陣陣談笑聲穿過夜色,顯得格外清脆。再拖二十來步,就看到了十字巷口的露天矮桌矮凳。五六名男子正就著幾碟小菜喝酒,下榻處就在酒館對面。
旅社古色古香的陳設令人陶醉,到處張掛著阿拉伯風味的壁毯,厚實的木條在天花板下交錯而成特殊圖案,幾尊中古世紀的羅馬戰(zhàn)士盔甲立在墻角。廳廊里的皮座椅、木茶幾,造型模仿羅馬風尚,細部修飾又彰顯了中東趣味,這就是此地著名的羅馬、摩爾文化交融的產物。只不過一間小旅館的小前廳,就可讓人看出塞維利亞果然與眾不同。
房間在面街的三樓,打開窗戶就可俯瞰街上的小酒館顧客。凌晨2點了,疲倦至極,卻一丁點不覺得被干擾。這樣的夜色,這樣的空氣,一切都顯得再和諧不過了!聽不懂的嘰里呱啦聲像催眠曲,把從頭到腳松軟無比的我們迅速帶進夢鄉(xiāng)。
安達盧西亞的摩爾傳統(tǒng)
第二天早上是被歌聲喚醒的,從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卻感覺理所當然。一個愉悅的男高音從巷子那頭走過來,經(jīng)過窗下,繼續(xù)前往另一頭,方圓幾十米內的人都分享了他的好心情。推窗一看,塞維利亞不但早就醒來,游客也已三五成群地逛來逛去了。原來,我們就住在古城區(qū)中心,與摩爾歷代國王所建的宮殿花園“塞維利亞宮”(Alcazar and Gardens)為鄰。
安達盧西亞(Andalusia)區(qū)的首府就是塞維利亞,該區(qū)由西班牙最南方的八個省組成,面積九萬平方公里,氣候宜人、土壤肥沃。羅馬人殖民時一手培植的小麥、葡萄與橄欖油買賣,直到現(xiàn)在依舊興旺。摩爾人曾長期占據(jù)此區(qū),在格拉納達(Granada)省的治理更是長達800年。伊斯蘭教王朝在此發(fā)展了燦爛的伊斯蘭教文化,雖幾經(jīng)內部分裂與外敵入侵,影響力仍持續(xù)至15世紀。有關摩爾族的傳統(tǒng),安達盧西亞比西班牙其他地區(qū)保存得都多。
塞維利亞是西班牙第四大城,也是境內唯一的河港城市。從史前時代到13世紀,此城的歷史可用下面的句子來概括。在很久以前,某處古跡的門上就被刻著:“赫拉克勒斯(Hercules,希臘神祇)建造我,愷撒(Caesar,羅馬皇帝)用城墻、高塔包圍我,圣特王(King Saint,西班牙前身的卡斯提爾王國君主)占據(jù)我?!?/p>
摩爾人于公元712年來到安達盧西亞,科爾多瓦(Cordoba,位于塞維利亞東方)的伊斯蘭教領袖于11世紀失勢后,塞維利亞被建立為富庶的阿爾摩哈德王朝(Almohad Kingdom)首府,又于1248年被圣特王從摩爾人手中奪回。15世紀,塞維利亞的繁榮達到巔峰。美洲大陸被發(fā)現(xiàn),西班牙及其他歐洲各國前往新世界的探險隊絡繹不絕,而所有隊伍都得經(jīng)由塞維利亞的港灣出發(fā)。
文化互疊的古跡
如今的塞維利亞人口約65萬,走在市區(qū)的任何角落,都能感受到她的輝煌歷史以及曾經(jīng)高度發(fā)達的經(jīng)濟。城市雖歷經(jīng)改朝換代,被伊斯蘭教、天主教政府輪流統(tǒng)治,各方的文化遺跡不但沒被摧毀,還彼此交融、和平共存,形成美妙而特殊的景觀,為今日的塞維利亞打造了豐富的觀光資源。著名古跡除了塞維利亞宮,還有圣塔庫斯猶太人區(qū)(Santa Cruz Quarter)、大寺廟(Santa Maria Cathedral)以及西班牙廣場(Plaza Espana)。
塞維利亞宮將伊斯蘭教王朝、哥特式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風格熔為一爐,是阿拉伯和天主教兩大文化的產物,分為展示廊、皇府與彼得大帝宮殿三大部分。陽臺花園種著許多外國的奇花異草與灌木,一望無際的植栽瓦盆既具裝飾性,又有冷卻作用?;▓@與每個殿堂的裝飾都極盡工匠之能事,布局繁復巧妙,令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