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前,中華大地遍地哀鴻,餓殍隨處可見。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率兵進軍河南后,受到廣大饑民的熱烈歡迎,兒童們高唱:“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边@“吃他娘”三字,耐人尋味。譯成今天的口語,即:“他娘的,吃吧!”或“吃他媽的!”這是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貧民刮起的一場大規(guī)模吃大戶的真實吃照。事實上,民變隊伍所到之處,把官府、豪紳的酒肉狂飲大嚼,甚至在攻克洛陽后,將福王朱常洵的血與鹿血摻在酒中,名“福祿酒”,開懷暢飲。如此近乎恐怖的吃喝風,不能不說是對上層權貴及富豪窮奢極侈、大刮吃喝風的懲罰。
民諺有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实鄹挥兴暮?,享盡人間美味,自不待言。而在皇權卵翼下官僚階層的大吃大喝,同樣令人瞠目。明中葉后,隨著商業(yè)的繁榮、政治的腐敗,官場吃喝風更是愈演愈烈。嘉靖時權相嚴嵩與其子嚴世蕃,不僅生活奢豪,日享珍饈百味,連尿壺都是金、銀制成的。而且每當貪贓受賄滿百萬兩,就大擺宴席以示慶祝。嚴嵩垮臺后,從他家抄出的金酒杯、酒盂、酒缸的重量,不下一萬七千余兩。嚴嵩被多數(shù)史家視為奸相,形象丑惡,而萬歷初年的名相張居正,被史學家公認為是一代政治家、改革家。然而,此公在大刮“吃喝風”方面,并不比嚴嵩之流遜色。其父病逝,他奉旨歸葬時,坐著三十二人抬的豪華大轎,“所過州邑郡,牙盤上食,水陸過百品,居正猶以內無下箸處”。飽食思淫欲,他因姬妾眾多,生活荒淫無度,大吃補藥、丹藥;彼時肉食者將海狗腎奉為至寶,“宦青登萊者求之而不可得,真者價值六十金”。剛好守海名將戚繼光與張居正有誼,送給他不少海狗腎,致使“終以熱發(fā)”“竟以此病亡”。據(jù)說,張居正“死時皮體燥裂,如炙魚然”。真是目不忍睹,狀極瘆人,堪為胡吃豪喝者戒!
權臣如此講究吃喝,下屬官吏自然競相效尤。明代本來就官員冗濫,多如牛毛,吃喝風盛行的結果,導致廚師供不應求。成化以前,僅光祿寺即有廚役六千三百八十四名;成化十年(1475),又添五百名;成化二十三年,太監(jiān)山青又奏添一千名⑥,真乃何其多也!宣德四年(1429),宣宗曾指出:“近聞大小官……沉酣終日,怠廢政事”⑦。其后,京師六部十三道等官,更作長夜之飲⑧,真是夜以繼日了。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宴客時“勸盡飲曰‘千歲’”⑨,“千歲”之聲,不絕于耳。必須指出,有些地方的官宴,是攤派地方承辦的,敲詐勒索,危害多端,小民不勝其擾,悲劇迭相發(fā)生。如:“南京有印差道長五人,與巡視京城道長俱與上、江二縣(按:指上元縣、江寧縣)有統(tǒng)屬,凡有宴席,皆是兩縣坊長管辦,有一道長請同僚游山,適坡山一家當直,此時十三位道長,每一個馬上要錢一吊,一吊者千錢也,總用錢一萬三千矣,尚有轎夫抬扛人等,大率類是,雖廚子亦索重賂,若不與,或以不潔之物置湯中,則管辦之人立遭譴責。且先吃午飯,方才坐席,乃至登山,又要攢盒添換等項,賣一房樓房,始克完事,不一月而其家蕩然矣。繼此縣家定坊長一人自縊死,一人投水死?!比绱顺院?,簡直與吃人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