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決心調整國民經濟,已是刻不容緩。陳云、李先念主動上書中央:成立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統(tǒng)攬財經決策,并用兩三年時間進行調整。鄧小平極力支持陳云掛帥
中國的國民經濟經過十年“文革”的嚴重破壞和幾個階段的低速發(fā)展甚至徘徊不前之后,已經遠遠跟不上國際經濟科技迅猛發(fā)展的態(tài)勢。在這種情況下,黨內外尤其是各級干部(包括眾多從事經濟工作的干部)自然產生了一種急于改變國內經濟落后狀況、迅速發(fā)展國民經濟、加快建設步伐的要求。因此,要想把急躁冒進的慣性真正扭轉過來,把在熱切期待下制定的高指標降下來,并不是一件簡單和容易的事。
陳云理解黨內外想盡快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急迫心理,但他擔憂的是,這種急于求成的心理,已經轉化為實際工作中的步伐,正在催促著人們超越客觀實際提供的可能性。高指標和洋冒進的結果,必定事與愿違,適得其反。
要解決愿望與現(xiàn)實的接軌問題,必須拉近經濟計劃和客觀實際的距離。陳云認為,在實現(xiàn)了全黨工作重點轉移以后,當務之急是必須將國民經濟引入健康發(fā)展的軌道,因此,由中央做出調整國民經濟的決策,已是刻不容緩的大事。而這樣的決策以及經濟建設中的一系列決策,必須充分聽取真正懂得經濟工作的人的意見。
陳云的想法與李先念不謀而合。兩人一經溝通,很快達成共識。
1979年3月14日,陳云與李先念聯(lián)名,給中共中央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長信,全文如下:
中央:
我們建議,在國務院下設財政經濟委員會,作為研究制定財經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定財經工作中的大事的決策機關。財政經濟委員會由下列12位同志組成:陳云、李先念、姚依林、余秋里、王震、谷牧、薄一波、王任重、陳國棟、康世恩、張勁夫、金明。以陳云為主任,李先念為副主任,姚依林為秘書長。
我們對目前和今后的財經工作,有以下幾點意見:
(一)前進的步子要穩(wěn)。不要再折騰,必須避免反復和出現(xiàn)大的“馬鞍形”。
(二)從長期來看,國民經濟能做到按比例發(fā)展就是最快的速度。
(三)現(xiàn)在的國民經濟是沒有綜合平衡的。比例失調的情況是相當嚴重的。
(四)要有兩三年的調整時期,才能把各方面的比例失調情況大體上調整過來。
(五)鋼的指標必須可靠,鋼的發(fā)展方向,不僅要重數(shù)量,而且更要重質量。要著重調整我國所需要的各種鋼材之間的比例關系。鋼的發(fā)展速度,要照顧到各行各業(yè)(包括農業(yè)、輕工業(yè)、其他重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文教、衛(wèi)生、城市住宅建設、環(huán)境保護等)發(fā)展的比例關系。由于鋼的基建周期長,不僅要制訂五至七年的計劃,而且要制訂直到2000年的計劃。
(六)借外債必須充分考慮還本付息的支付能力,考慮國內投資能力。做到基本上循序進行。
以上意見,請中央審議。
李先念、陳云
3月14日
這封信表達了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成立財經委員會這一機構,統(tǒng)一領導財經工作;另一層意思是對“目前和今后的財經工作”提出兩人經過慎重思考后的幾點意見。
信中提到組成財政經濟委員會的12人,都是長期領導經濟工作的同志,寫信人主動提出:“以陳云為主任,李先念為副主任,姚依林為秘書長?!?/p>
這封信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中國經濟工作的總體方針和運作原則,立即引起了中央領導層的高度重視。三天以后,華國鋒閱后指示姚依林,將這封信印發(fā)政治局各同志。
3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連續(xù)召開會議,專門討論陳云、李先念提出的意見和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