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抨擊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4)

陳伯達傳 作者:葉永烈


從毛澤東的這一電文,足以看出,毛澤東對陳伯達所寫的《評〈中國之命運〉》是何等的重視!

在陳伯達發(fā)表了《評〈中國之命運〉》之后,延安的另幾位“秀才”也響應毛澤東的指示,寫了批判蔣介石《中國之命運》一書的文章,其中有歷史學家范文瀾的《誰革命?革誰的命?》、哲學家艾思奇的《〈中國之命運〉——極端唯心論的愚民哲學》、戲劇家齊燕銘的《駁蔣介石的文化觀》等。這四篇文章曾結成一集,書名仍用《評〈中國之命運〉》,曾廣為印行。

1943年7月30日,毛澤東在給彭德懷的電文《關于審干的九條方針和在敵后的八項政策》中,又一次強調:

望將延安民眾大會通電、解放報社論及陳伯達、范文瀾評《中國之命運》等文多印廣發(fā),借此作一次廣大深入的有計劃的階級教育,徹底揭破國民黨的欺騙影響。不要把此事的重要性看低了,國民黨思想在我們黨內是相當嚴重地存在的。

1943年8月5日,中共中央總學習委員會發(fā)出《有系統(tǒng)地進行一次關于國民黨的本質及對待國民黨的正確政策的教育通知》,規(guī)定了五篇文章為各單位必讀的學習文件:中共中央《為抗戰(zhàn)六周年紀念宣言》《延安民眾大會關于呼吁團結反對內戰(zhàn)通電》、劉少奇《清算黨內的孟什維克主義思想》、陳伯達《評〈中國之命運〉》、王稼祥《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劉少奇、王稼祥是中共資深的領導人,陳伯達居然能與他們并列,清楚地表明自從發(fā)表《評〈中國之命運〉》之后,陳伯達在黨內的聲望迅速提高了。

于光遠在1998年6月所發(fā)表的回憶文章中,談到了當時自己對陳伯達的《評〈中國之命運〉》的印象以及《評〈中國之命運〉》的廣泛影響:

從整風起,陳伯達的地位突然提高很快。我這個人對人事升遷一向不那么注意,可是連我都感覺到了這一點。特別是1943年夏天他署名的長文《評〈中國之命運〉》在《解放日報》頭版以整版的篇幅發(fā)表,使得我和一起工作的許多同志都有這樣的感覺:陳伯達一下子成了我們黨內一個很重要的人物。《評〈中國之命運〉》是一篇很長的文章,氣魄很大,完全是代表黨中央的口氣,后來出了單行本。中央機關總學習委員會指定此書作為各單位必讀的學習書?!吨袊\》是蔣介石1943年初發(fā)表的,當作國民黨“干部必讀”教材的一本書。當時我正在被審查搶救,沒有看到。蔣介石這本書的基本內容我是從陳伯達的評論中知道的。據(jù)說這本書是陶希圣為蔣介石寫的。陳伯達的那篇文章,提得那么尖銳、駁斥得那么有力,我不得不佩服。當時我就想,這篇文章一定是經(jīng)過毛澤東看過改過的,但是文章的底子總是陳伯達的。黨中央決定用陳個人名義發(fā)表也說明陳伯達在黨內的地位大大提高。

兩年之后黨的“七大”召開,毛澤東在所作的開幕詞中,把《論聯(lián)合政府》和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并提,作為中國之命運的兩種。這個開幕詞在傳開之后,更使我感到陳伯達那篇文章的分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