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國立西南聯大在昆明成立。在日軍炮火的驅趕下,很多教師和學生來到西南邊陲的昆明,在民族危亡之際,他們懷著一顆赤子之心,用自己的方式,堅定地堅守著中華民族的陣地。原為清華大學教師的聞一多也在這個時候隨著南遷的隊伍來到了昆明。
西南聯大準備成立的時候,聞一多本來正在休假,但由于教師力量不足,校長梅貽琦打算讓他先到聯大教一年書,然后再休假。當時聞一多已經是五個孩子的父親,由于處于戰(zhàn)亂時期,他的夫人希望一家人能夠守在一起,反對他拋下一家老小遠走他鄉(xiāng)。正好這時候武漢教育部發(fā)函,邀請聞一多到戰(zhàn)時教育問題研究委員會工作,聞夫人很希望他接受這份工作,一方面,她認為這屬于教育方面的工作,比較適合聞一多;另一方面,她覺得教育部離家不遠,一家人可以生死相依。但是,用聞一多之子聞立雕的話說,他不喜歡干的事情,他是無論如何不會干的。聞一多沒有接受夫人的意見,哽咽著告別妻兒,毅然前往遠隔幾千里的昆明,來到更需要他的西南聯大。直到帶著孩子來到西南聯大,親眼目睹了西南聯大師生滿懷激情的境況后,聞一多的夫人深深地理解了丈夫當初做出拋妻棄子抉擇的真正原因。
戰(zhàn)火連天中的西南聯大,生活相當艱苦。由于物價飛漲,好多教授不得不通過代課、投稿、賣字、賣書維持生計,有些教授的孩子,年齡還很小就到市場做生意。當時,聞一多的八口之家完全靠他一個人的收入度日,但他一個月的工資遠遠不夠,后來竟然依靠典當為生。有一年冬天,為了養(yǎng)家,他不得不把唯一的一件能御寒的大衣當掉。后來在朋友的建議下,聞一多決定通過擺攤刻圖章換些收入,以彌補家用。據說,他初次擺攤刻印的時候,有人覺得有失學校體面,把他勸了回來。為此,中文系教授浦江清專門寫了一篇價目表《聞一多教授金石潤例》,校長梅貽琦,知名教授馮友蘭、朱自清、潘光旦、蔣夢麟、羅常培等十余人在上面署名,為他的生意“保駕護航”。聞一多在一封信中寫道:“兩年前,時在斷炊之威脅中度日。乃開始在中學兼課,猶復不敷。經友人慫恿,乃掛牌刻圖章以資彌補。最近三分之二收入端賴此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