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放下武器 退出內戰(zhàn)(1)

我的戎馬生涯 作者:鄭洞國


1948年9月中旬,東北解放軍經(jīng)精心籌劃和充分準備,發(fā)起了聲勢浩大的遼沈戰(zhàn)役。自9月12日起,解放軍各路大軍云集北寧路,連續(xù)猛襲北寧路錦州至唐山段各點的國民黨軍隊,義縣至錦州的陸路交通亦被切斷,由此揭開了這場決定國共兩黨在東北勝負命運的重大決戰(zhàn)的序幕。

大約在9月底前后,解放軍相繼攻克昌黎、北戴河、綏中、興城、義縣等城,隨后以雷霆萬鈞之勢合圍錦州。

解放軍這一著棋的確非常厲害,因為錦州是東北國民黨軍隊的戰(zhàn)略門戶,是東北與關內聯(lián)系的陸路要沖、咽喉要地。錦州一旦失守,沈陽和長春的國民黨軍隊將退路斷絕,頓成甕中之鱉,必遭覆沒。故蔣介石先生聞訊大驚,慌忙于9月底、10月初由南京先后飛抵北平、沈陽,親自督促、指揮駐華北和沈陽的大軍馳援錦州。

本來在9月初,東北“剿總”曾有由沈陽派出幾個軍的兵力北上四平街接應長春守軍突圍之議,使我在絕望之中有了一絲希望,乃至解放軍發(fā)起遼沈戰(zhàn)役,我這一點點希望也成為泡影了。我很清楚,目前等待援軍已無可能,再拖下去,只有全軍餓死、困死,遂決心乘解放軍主力南下錦州,孤注一擲,拼死向沈陽突圍。

打定主意后,我立即召集新7軍軍長李鴻將軍、副軍長史說將軍(史氏此時已升副軍長一職,新38師師長由陳鳴人接任)和第60軍軍長曾澤生將軍等人開會,研究了當前局勢。李、曾等人皆無突圍信心,經(jīng)我再三堅持,始勉強同意抽調新7軍新38師和第60軍182師,向長春西北方向先作試探性突圍。我們計劃先收復大房身機場,然后在飛機接應下全軍突圍。

10月3日,天剛亮,新38師首先打響,激烈的槍炮聲霎時響徹西郊。戰(zhàn)斗持續(xù)了兩個多小時后,我接到李鴻軍長打來的電話:“司令官,不行啊,共軍好像已有了準備,我們攻不上去呀!”我嚴厲地對他說:“你要有信心,不要怕犧牲,一定要打出去。沒有我的命令不許后撤!”言畢,我放下聽筒,驅車趕往新38師師部,親自指揮督戰(zhàn)。在該師師部時,李鴻將軍和新38師師長陳鳴人告訴我,他們自清晨以來已發(fā)動了幾次進攻,但因解放軍火力強大,都被打退了,至今陣地未能向前移動一步。我聽后很生氣,認為是他們缺乏信心,指揮不力所致,命他們重新調整兵力,組成幾支梯隊,輪番向解放軍陣地進攻。同時,命182師也加入戰(zhàn)斗。

過了片刻,新38師和182師攻擊部隊在炮兵支援下再度發(fā)起沖鋒,戰(zhàn)況十分激烈。我通過望遠鏡觀察到,盡管我軍炮火很猛,但步兵終因饑餓過久,體力不濟,運動很慢。有幾次突擊部隊好容易接近解放軍陣地前沿,馬上又被解放軍反擊下來,傷亡很大。李鴻將軍在旁急得不住地唉聲嘆氣,我裝作沒聽見,仍然下令不停地進攻。戰(zhàn)至中午,陣地也僅向前推進了幾里地,此后便再也打不動了。此刻,我才痛切地感到,軍心已徹底渙散,士兵們已不能、也不肯賣力氣打仗了,為此心中焦躁萬分。

4日下午,我請曾澤生將軍到兵團司令部,命他再由第60軍暫21師派出一團兵力助攻。曾將軍垂首無語,半晌才抬頭懇切地說:“桂公,現(xiàn)在部隊士氣非常低落,城外共軍有一個縱隊、六個獨立師的兵力,圍得很緊,我們根本突不出去,這樣打下去只能徒遭傷亡。”我有些生氣地反問:“那么你說怎么辦?難道我們就坐以待斃?”曾氏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沮喪地說:“桂公一意要打就打吧,反正我們60軍是沒有辦法了?!笨匆娝麩o精打采的樣子,我雖惱火,卻還是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之類的話勸慰了他一番。他返第60軍軍部不久,勉強增派了一團兵力,也只是擺擺樣子,并未認真打。解放后,曾將軍曾同我講,他那時其實已有意舉行起義,本想試探一下我的口氣,爭取一起行動,見我態(tài)度頑固,只好收住不說了,不過,我當時根本沒有察覺到他的意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