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暑假去鄉(xiāng)下玩兒,他們也有類似的生活節(jié)奏:早上四五點起床,下地干活,天還沒亮,干到天大亮了,七點多,回家做早飯?!滋焯珶?,早上下地涼快,而且剛睡了飽飽的一覺,精力充沛,干起活自然事半功倍。陶淵明詩“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就常常讓我想起農(nóng)人的作息習(xí)慣。
就我個人經(jīng)驗來說,早餐前的時間也是極其重要的。我的工作是寫稿,寫稿這事,既是體力活,又不是體力活。說是體力活,是因為腦子里有了東西之后,再形成文字只需要費些敲出來的工夫。但腦子里怎么有東西,卻不是體力活。我早上醒來盯著天花板,腦子里思緒紛飛,突然冒出一個想法,若不能用,我就任它飛走;若能用,我隨即起床刷牙洗臉吃飯,再打開文檔把它變成實實在在的句子,快則半小時,慢則一小時,初稿就出爐了,基本不會有問題。極偶爾的時候,會有一些有意思的想法光顧,一旦光顧,我就抓住它,騰地坐起,翻身起床,牙不刷臉不洗,披了睡袍打開電腦一氣呵成。否則再寫就難了,因為跑掉的不是想法,而是當(dāng)時的感覺和沖動。常常白天對著電腦冥思苦想一篇文章如何寫,想了一天,勉勉強強敲出來,再看看,還是不行。文章沒有想法,再怎么修飾,都不會好。
昨天吃飯,和一個在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做產(chǎn)品的朋友聊起這事,他告訴我,許多人都有早餐前思考產(chǎn)品的習(xí)慣。做產(chǎn)品,最重要的是idea,白天諸事繁冗,淹沒在各種事務(wù)性的工作中,很難有idea。晚上又吃飯聊天看電視,也不行。唯獨早上,靈感最容易造訪。他還說,靈感就像晨勃,總是在迷迷糊糊剛睡醒的一剎那出現(xiàn),等起身清醒了,就跑沒影兒了。
每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稍绮颓暗臅r間,有人是零,有人是半小時,有人是一小時或者更多。其間的差異,就將不同人的效率顯著區(qū)分開來。大家都有好鋼,卻不是每個人都用在了刀刃上。
我向大家推薦這個方法,即睜開眼睛賴在床上思考。需要強調(diào)的是,睜著眼睛很重要,不然,思考著思考著,就變成回籠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