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吃了虧就長記性了。其實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吃虧并不能長記性。不僅不能長記性,甚至在一件事情上吃虧后,還會接二連三地在同樣的事情上吃虧。就像一道題總是做錯,錯的遍數(shù)多了,反而把錯誤答案記得死死的。他們不能從更深的層次上明白為什么會吃虧,不能勇敢地去克服自己的毛病,只在表面上敷衍改過,卻在內(nèi)心深處縱容之。這樣的悔改注定不會徹底。沒有反觀自省的能力,最終會把自己扯向深淵,失去最親近的人的尊敬和信任,人生就徹底失敗了。
但人有很多習(xí)性是先天帶來的,是基因里的。要想克服,需要改的就不僅是能意識到的毛病,更是深藏在潛意識中的毛病。佛家謂之習(xí)氣種子?,F(xiàn)行易斷,種子難斷。緣上的毛病容易斷,因上的毛病難斷。假如一個人并不餓,只是看到朋友圈的美食而饞,把朋友圈關(guān)掉就可以心安。但如果一個人是饑餓的,那關(guān)掉朋友圈也無濟于事。這種毛病的根治,需要對治自身的下意識,就像斬一棵樹,要斬斷其根。
但習(xí)氣種子的滌除極難。就像我自己,雖然明白開快車不好,卻常常不由自主地開快。用佛家世俗諦里的比喻來說,這是好多輩子養(yǎng)成的,是種在基因里的。小時候我爸騎摩托帶我下鄉(xiāng),一路把油門踩到底,周圍小汽車紛紛被超過,他問我快不快,我說快。風(fēng)吹得眼淚嘩嘩淌,眼睛都睜不開。路邊穿出一輛自行車,我爸趕緊避,摩托車噌一下飛出百十米,我的膝蓋、手掌和臉被磨得血淋淋??v然這樣,等我學(xué)會開車的時候,也常常不知不覺就開快。尤其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肚里憋著一股子氣,就喜歡把油門踩死,飆到高速來發(fā)泄情緒。
人在憤怒的時候是會忘記恐懼的。這特別可怕。因為是恐懼把人置于安全的境地。人因為有畏懼,才會遠離危險。憤怒的情緒會和恐懼的力量抗衡。那時候甚至?xí)ξkU有一種期待。危險是刺激的,刺激是令人興奮的,而興奮會讓理智喪失。
許多悲劇都是在憤怒或者興奮的時候釀成的。這時理智是不在場的。因為理智的不在場,聰明睿智的人也會干出荒唐愚昧甚至鑄成大錯的行為。佛教最初是不戒飲酒的,釋迦牟尼看到有人因為飲酒而失態(tài),才制定不飲酒的戒律。酒會讓人失控。在佛教里,本來有天人福報的有情,因為飲酒,就會變成阿修羅,變得好斗。阿修羅是理智不在場的聰明人。在過去,如果有誰哪天有了大喜事,有經(jīng)驗的長輩會叮囑他當(dāng)天不要出門,以免發(fā)生意外。情緒一旦不平靜,就給了危險造訪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