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月,李立三起草了一個中央通告,在通告中說明了一個觀點,即:南京政府代表民族資產階級,而美國因與英、日兩國有矛盾,正極力支持南京政府穩(wěn)定,因此中國資產階級同志正趨于暫時穩(wěn)定,軍閥戰(zhàn)爭不會馬上到來,在這種情形下,黨要將如何戰(zhàn)勝改良主義的問題放在首位。
向忠發(fā)對此并不贊同,公開予以反駁,但由于多數人同意李立三的觀點,向忠發(fā)不得不批準此通告下發(fā)。然而兩個月后,即3月初,共產國際對李立三的這個觀點提出批評,向忠發(fā)立即公開批評李立三有右傾危險,同時提出將“反右傾”當做唯一任務,并稱“左”傾盲動錯誤已經不復存在。
向忠發(fā)的態(tài)度引導黨的領導層逐漸“左”轉。而共產國際在當年的2月、6月、8月,相繼發(fā)來一系列帶有“左”傾錯誤的決議案和指示信。向忠發(fā)自以為率先提出反右傾,本可以成為一種政治資本,殊不料,共產國際駐上海遠東局在接到共產國際的一系列指示后,很快通過一個決議,指責中共中央“左”得不夠,因而犯了右傾錯誤。
向忠發(fā)氣得暴跳如雷,指責遠東局“一貫犯有右傾錯誤,如今對中共中央指手畫腳,吹毛求疵,還不是為了掩飾他們自己的錯誤"
隨后,中共中央與遠東局就如何看待中國的富農、赤色工會等問題展開爭論,向忠發(fā)甚至先后三次跑到共產國際駐上海遠東局與對方爭辯。在沒有結果的情況下,中共中央提出書面抗議,上報共產國際。
當中共中央還在與遠東局爭論不休的時候,1930年初,共產國際1929年10月26日的指示信送達了,共產國際在指示中進一步指出,中國革命已經開始進入高潮,應當立即準備實行奪取政權的行動。
這個指示,令中共中央領導人熱血沸騰。向忠發(fā)一心要做出點兒震動共產國際的大事,早就主張盡快行動起來,如今有共產國際的明確指示,自然不會再有什么顧慮。
由于與遠東局的爭論仍未解決,中央政治局派周恩來前往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匯報工作。身為政治局常委、中央宣傳部長的李立三,同時出任中央常委秘書長兼組織部長,成為了向忠發(fā)的主心骨。向忠發(fā)對李立三說:
“不進則退,不‘左’則右,如今奪取政權的條件已經成熟,我們應該馬上行動起來。”
“好,我立即著手理論方面的準備工作。”李立三當即表示。
中共中央立即通過決議,表示堅決擁護共產國際的10月指示。隨后,李立三很快制定出一個關于中國革命進程的雄心勃勃的計劃,以進攻武漢為中心,分別在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舉行暴動,在武漢建立紅色政權,將國民政府趕到北京,然后發(fā)動冀魯豫暴動,推翻北京政權;同時在北方的哈爾濱、大連舉行起義;在南方的廣州、香港舉行暴動,引起帝國主義與蘇聯的戰(zhàn)爭,實現世界革命的爆發(fā)。在此情況下,蘇聯與共產國際也應配合中國革命,給予軍事援助。
盡管構想了革命的宏偉藍圖,但李立三此時對敵我雙方力量的估計并不是十分樂觀,他在起草文件時,要在文件上肯定“革命發(fā)展存在不平衡的情況”,以免下級發(fā)生“左”傾錯誤,向忠發(fā)則明確指出:
“去掉‘革命發(fā)展不平衡’一句,事實上到處都有勝利的可能?!?/p>
當李立三表示,“現在實際上只是農村存在著明顯的革命高潮”時,向忠發(fā)立刻反駁說:
“我絕對不同意這個說法!這一說足以使一些同志觀念動搖,將革命分作兩個東西,忽略城市無產階級領導,只簡單看到了幾個槍桿子、赤衛(wèi)隊?!?/p>
當李立三含糊其辭地說,“革命高潮正在一天天地接近,來到我們面前”時,向忠發(fā)直截了當地表示:“如果明天有幾萬人上街,就可以說革命高潮已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