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jié) 回天無力:兩次護法運動 5

孫中山傳 作者:張磊 張?zhí)O


統(tǒng)一兩廣,出師北伐,無疑是孫中山第二次在廣州建立政府的中心任務。事實上,他在就任非常大總統(tǒng)前就已部署粵軍進襲廣西。7月,正式下討伐令。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連克南寧、桂林,攻取桂系據守的最后據點龍州,完成西征任務。兩廣統(tǒng)一,北伐被提上議事日程。國會非常會議早在8月就通過出師北伐的決議,咨請孫中山明令討伐北洋政府,統(tǒng)一國家。孫中山在歡宴討桂凱旋的將領時,重申了“統(tǒng)一中國,非出兵北伐不為功”的信念。《民國日報》1921年9月14日。10月中旬,孫中山出巡廣西,準備北伐,組織大本營隨行。北伐軍3萬人也于同日開拔。他在南寧與率部駐防的陳炯明討論了有關北伐的事宜,反復說明北伐的意義,要求陳炯明抽調粵軍40個營參加,由廣東承擔供應餉械的任務。表示“此次北伐而勝,當然不會回到廣東;不幸而敗,亦無面目再回廣東”。熱衷于“聯省自治”的陳炯明卻充耳不聞,還散布什么“亦未有餉有械,焉能出師對抗”的反對論調,甚至與直系軍閥秘密勾結。孫中山堅持北伐,不為所阻,利用駐桂的短暫機會,進行了整軍工作——設立大本營及下屬機構,將駐桂準備北伐的粵、滇、黔、贛4省軍隊編為7個軍,進行三民主義思想教育,加強軍事訓練。1922年初,北伐軍已大體整編完畢,待命出發(fā)。孫中山于2月頒發(fā)動員令,飭令各軍分路出師北伐。李烈鈞率滇、黔、贛軍為第一路,兼攻贛南和鄂東。許崇智率本部粵軍為第二路,協同湘軍直襲武漢。中旬,前鋒部隊分別進入湖南。北伐戰(zhàn)爭的序幕拉開。

然而,北伐事業(yè)遭到諸多阻礙。首先,湖南督軍趙恒惕拒絕北伐軍過境。更為嚴重的則是陳炯明的反對已經發(fā)展為公開的干擾和破壞。積極擁護孫中山北伐的粵軍第一師師長鄧鏗被陳炯明部下刺殺,成為形勢急劇惡化的預兆。孫中山被迫變更原定的北伐計劃,決定率軍返粵,師次梧州,陳炯明突然調動部隊阻止北伐軍回師。孫中山在梧州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出師江西,設大本營于韶州,集中各軍。魯直之:《陳炯明叛國史》,第271頁,上海,1922年版。5月上旬,北伐軍分三路進襲江西。同時,孫中山免除了陳炯明的廣東省長、粵軍總司令和內務部長的職務,著其專任陸軍部長,并反復勸導他改變態(tài)度。陳炯明表面上退居惠州,暗中指示葉舉率軍進駐廣州。為了扭轉局面,孫中山于6月1日返回省城。當時陳炯明部的叛跡已露,孫中山勸誡無效,于是向輿論界揭露,指出“廣東軍人武武相護,反對北伐”。6月16日夜,陳炯明部發(fā)動叛亂,突然炮擊總統(tǒng)府,陰謀殺害孫中山。雙方力量懸殊:孫中山的警衛(wèi)部隊僅500人,且只配有輕武器;叛軍數目約3萬人,裝備有重炮等。孫中山只得先期出走。宋慶齡隨后也脫險,并于次日在永豐艦上與孫中山見面。稍后,經香港赴滬。他避登軍艦后立即發(fā)出討伐陳炯明的號召,并率艦隊炮轟叛軍;同時,急令北伐軍回師廣州。在極其困難的情勢下,孫中山冒著溽暑堅持在艦艇上戰(zhàn)斗近兩個月之久。但因北伐軍在韶關一帶失利。不克南旋討伐新軍閥。8月9日,孫中山不得不離穗赴滬,途中表示“一息尚存,此志不懈”。蔣介石:《孫大總統(tǒng)廣州蒙難記》,第27~28頁,上海民智書局1926年版。抵達上海后,孫中山再次發(fā)表宣言,揭露陳炯明的叛亂罪行,決心繼續(xù)為捍衛(wèi)共和而戰(zhàn)斗——“凡忠于民國者,則引為同志;不忠于民國者,則引為敵。義之所在,并力以赴。”《民國日報》1922年8月16日。他將北伐軍改為討賊軍,并派代表赴西南聯絡滇、桂軍討陳。第二次護法運動又以慘痛的敗局告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