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沒有想到,20年后,他又面臨著一次人生道路上的抉擇:“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皮旅”在我軍歷史上是一支極為獨特的部隊。由于我軍在創(chuàng)建過程中有井岡山、大別山等斗爭地域的不同,有八路軍、新四軍或一野、二野、三野、四野等組織系統(tǒng)的不同,很自然地形成了山頭主義、宗派主義等問題,而“皮旅”則能超然物外。這支部隊組建于豫北林縣,先歸八路軍129師領(lǐng)導(dǎo),后由新四軍5師指揮。中原突圍后,它在陳毅的華東野戰(zhàn)軍屬下,而后又歸建于徐向前的華北兵團。接著,進軍大西北受命于彭老總的西北野戰(zhàn)軍,南下四川又從屬于劉鄧的二野。因此要在哪一個山頭、哪一個派系尋找“皮旅”的歷史淵源是很困難的。
皮定均這個人也十分獨特。他從不攀龍附鳳,也從不拉幫結(jié)派。他原則性強,責任心也很強。他的許多部下都說:“在皮司令手下工作,一點也馬虎不得!不高興,當場發(fā)火,跟著皮司令,他不批評你就是表揚……”
抗美援朝回國后,皮定均在北京軍事學院學習了三年。學習期間,有的學員一放假就到這位老首長或那位老領(lǐng)導(dǎo)家串門,而皮定均則不,他買了一輛自行車獨自騎到郊外,找老鄉(xiāng)談天,幫老農(nóng)種地,看牧童放牛放羊……
他和跟隨他的老部下、秘書、保衛(wèi)干事、警衛(wèi)員、駕駛員都建立了深厚友誼,但他們?nèi)紱]有被破格提拔,沒有得到某些高級軍政領(lǐng)導(dǎo)干部身邊工作人員所得到的某種恩寵和禮遇,跟隨他的幾任秘書沒有一位躍居要職。
也許正是由于皮定均這一特點,他雖然來自大別山的四方面軍(四方面軍是張國燾領(lǐng)導(dǎo)的部隊),但他并沒有被排擠到“另冊”里去。劉伯承器重他,陳毅提拔他,林彪也沒有小看他,1955年評定軍銜,毛澤東主席親筆批示“定均有功,由少晉中”。這在四方面軍的將領(lǐng)中是極少有的“厚遇”。
也許正是由于皮定均將軍的這一特點,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沒有“尾巴”“辮子”可抓,造反派對他無法“上掛下聯(lián)”。
然而也正是由于這一特點,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成了多種政治勢力、派別的爭奪對象。他不像有的人在這場動亂中只有“死路一條”,他有多種道路可供選擇,因此他的抉擇也更加艱難、痛苦、曲折……
這里可以套用一下“江山易改,本性難易”這句老話?!拔幕蟾锩币婚_始,他希望自己能夠跟毛主席走,但為了福建前線的穩(wěn)定,他協(xié)助韓先楚司令員制定了《福建前線部隊公告》,由此得罪了林彪、江青一伙。群眾造反,老干部挨斗,這在當時是大勢所趨。皮定均總看不慣,他多次在部隊大會上講:“我們安徽大別山人民常講,主人家養(yǎng)了一條瞎眼的癩皮狗,逢人就咬,連自己的主人都咬傷了?!迸尚浴⑽涠?,一些支左干部看不清方向,一會兒支持這派,一會兒支持那派。皮定均明知上面有人插手福建工作,但他還是頂住壓力,把支左的地委書記請來吃飯,炒了一盤土豆,語重心長地說:“中央命令我們要穩(wěn)定三軍,穩(wěn)定福建形勢,你們可不能像這盤子里的山藥蛋——滾來滾去,這樣就不好了!”鄧小平上臺,他高興得像個孩子?!芭?、反擊右傾翻案風”,他沉默了。一氣之下,住了一個多月的醫(yī)院。
“文化大革命”中,雖然幸運的大門時時向他敞開,但他卻昂首固執(zhí)地走上了一條與個人十分不利的道路。他保過葉飛,保過廖志高,保過江渭清,保過“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里通外國”分子盧嘉錫,還斗膽收留了羅瑞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