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1)

開國戰(zhàn)將 作者:吳東峰


真實地還原歷史

這本集子的出版首先得感謝素不相識的都梁先生。

由都梁先生的小說《亮劍》改編的電視劇熱播后,竟然使我以前寫的有關將軍的紀實文學作品也走紅了起來。網(wǎng)上和報刊上在評論《亮劍》時,往往把我那些作品拉出來“亮相”,以此來證明李云龍等原型就是某某某。從這點來說,《亮劍》確是一部相當成功的作品,它不但引起了人們閱讀的興趣,而且引起了人們考證的興趣。一部作品能夠達到如此的社會效應,是十分罕見的。

《亮劍》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它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共產(chǎn)黨軍人形象,而這一形象打破了“高大全”的傳統(tǒng)英模神話,尤其是塑造的李云龍這一典型人物?!读羷Α分砸鹑藗兊目甲C興趣,是因為它源于生活的厚度。李云龍這一人物雖然是虛構的,但并非憑空捏造,他是諸多將軍的綜合藝術形象。在我采訪和接觸的開國將軍中,就有許多人和李云龍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性格和作風,他們很像李云龍,但又都不是李云龍。這就是都梁先生的高明之處。

《亮劍》播出不久,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文章,感到很意外。這篇文章的題目叫“死掉的幾個小人物”。作者(Hugomyson)寫道:

早就知道都梁先生,他寫的《亮劍》可以和徐貴祥先生獲獎的《歷史的天空》一決高下。說實話,對于《亮劍》,我個人認為,就文學形象來說有一定突破,但故事多與吳東峰先生的《東野名將》上的人物性格仿佛。

想不到我在20世紀90年代初出版的《東野名將》一書,還有人記得它,而且是由《亮劍》引起的相關記憶。后來,我又陸續(xù)看到一些報刊把我采訪將軍的作品冠以“《亮劍》原型”“誰是李云龍”等標題發(fā)表,真令我誠惶誠恐。

1992年1月,新華社《世界軍事》雜志主編陳湘安為我開辟了“將軍素描”專欄,先后發(fā)表了許世友、王近山、劉震、陶勇、鐘偉、梁興初、黃克誠、羅瑞卿、聶鳳智、韓先楚等開國將軍的傳奇故事。這個專欄一開就是幾年,由此而一發(fā)不可收,寫將軍一直寫到現(xiàn)在。

《亮劍》電視劇在2006年央視一套首播后,迅速紅遍大江南北,既使我的作品沾了光,也使我的作品遇到了一些麻煩。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亮劍》引起的相關記憶,竟使我在2007年和2008年先后作為被告遭遇了兩場比較轟動的名譽權官司。

一場是王勝少將親屬起訴我寫的《混血兒葉飛》一文侵犯了王勝名譽權,另一場是陳伯鈞上將親屬起訴我寫的《槍聲遠去了》侵犯了陳伯鈞的名譽權。兩場官司都是因為他們的親屬看到網(wǎng)上對《亮劍》原型負面事件的熱議引起的。王勝親屬認為,寫王勝偷運繳獲的戰(zhàn)利品而被葉飛捆綁,是對王勝的惡意污蔑;陳伯鈞親屬認為,寫陳伯鈞要求部隊撤退而被鐘偉反對,是貶損陳伯鈞貪生怕死。為此,他們通過追根溯源,終于在我十多年前發(fā)表的作品中找到了負面事件的源頭文本,從而把我推上了法庭。兩場官司如今早已煙消云散,但確確實實使我們從事紀實寫作的人陷入了十分難堪的境地。

兩場官司下來后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們繼續(xù)用好人與壞人、正面與負面的簡單的傳統(tǒng)歷史觀來解讀歷史人物,不但不能真實地還原歷史,還會引來更多的麻煩。比如我過去的作品,也包括本書,對正面人物的溢美和對負面人物的貶損,特別是寫“敵人”的內(nèi)容,其后人要打官司,那真是打不勝打。歷史事件是非常復雜的,歷史人物也是多面性的。如果每一篇傳記文學都只寫正面而忌諱寫負面,那么我們的歷史就必然會失去最寶貴的真實性,偽歷史就會大行其道。我們搞傳記文學寫作的,當然需要更加嚴謹?shù)膶懽鲬B(tài)度,但更需要有一個寬松的寫作環(huán)境,特別是思想和觀念進一步的開放,許多作家也是這樣呼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