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頭從赤眉進逼長安的時候說起,劉秀做了什么。
時間:公元25年春夏之交。
面對咄咄逼來的赤眉和尾隨跟進的鄧禹,病入晚期的更始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了也沒有好的應對辦法。
年初以來,如果說赤眉高調進軍直達弘農的話,鄧禹則是低調進入河東郡,尋找漁人之利。
與在河北清剿地方勢力不同,劉秀交代鄧禹,在河北是見誰扁誰,你不動手人家也動手,所以必須高調做事,邊打邊喊。目前西進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則不同,是想坐收漁人之利,乘機開拓關中的,也就是說,是想看著更始、赤眉兩敗俱傷再收拾局面的,所以,我們要低調一點。
但是,正面的軍事對抗是激烈的,有時候也是低調不了的。
在箕關,鄧禹遭到更始河東郡都尉的阻擊。
箕關在今河南濟源市西王屋山南,是交通要塞。鄧禹的本意是讓箕關守將主動配合,說我們是蕭王劉秀派來西去支援長安的,行個方便吧。
守關的郡都尉根本不理。
那就開打吧。
鄧禹揮師猛攻十多天,終于拿下箕關,不僅搬掉一塊絆腳石,還繳獲一千多車軍需輜重,小補一下。
緊接著,鄧禹乘勝進擊河東郡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安邑的更始守將也不開門。
鄧禹隨即包圍了安邑,猛攻巧打,弄了幾個月,也沒能拿下。
就在這個時候,更始的大將軍樊參率領數萬兵馬渡過大陽渡口趕來,企圖與安邑守軍里外夾擊鄧禹。
反正已經翻臉了,大家就別躲躲閃閃了。
鄧禹當然不是吃素的,迅速派出將士主動迎擊樊參。——要是讓這個樊參跟安邑城里的守軍接上頭,就麻煩了。
在解南(今山西運城西南),兩軍遭遇,一番激戰(zhàn),樊參不是對手,不僅慘敗,自己的腦袋也不知被誰割去了。
這下,更始就很辛苦了,既要對付赤眉,還要招架鄧禹,兩方都不是省油的燈。
更始的核心層認為,如果敗給赤眉,還可能有翻身的機會,因為大家都出身草莽,都沒文化,都不論套路;要是輸給劉秀、鄧禹,就有可能一切玩完,因為他們心機深,手段高,干什么事太穩(wěn)當。
所以,情愿輸給赤眉,也不能輸給劉秀,再忙亂也要先應付鄧禹。
可笑的更始核心層太愚鈍,竟然不知道在贏家通吃的年代,輸家是沒有多大選擇權的。
于是,王匡、張卬、成丹、劉均糾集本來給赤眉西進當絆腳石的將士,湊巴湊巴有十多萬人,共同進攻鄧禹。
在安邑城外,兩軍擺開了戰(zhàn)場。
鄧禹的人手很緊:他本來以劉秀撥給的兩萬將士為骨干,打箕關、圍安邑都難免有傷亡,特別是完成對安邑的包圍,占了不少人手。所以,他幾乎是率軍抗擊十倍于己的敵人。
這顯然是一場惡戰(zhàn)。
這場惡戰(zhàn)打了一天,鄧禹漸漸處于下風,驍騎將軍樊崇(與赤眉樊崇同姓同名,并非同一人)也力戰(zhàn)陣亡。
傍晚,雙方猛打一通,各自收兵休息。
晚上,軍師韓歆和其他將領見形勢十分不利,都力勸鄧禹趁著天黑,趕緊逃跑!
鄧禹斷然拒絕。
鄧禹足智多謀,責任心又強,對形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安排手下將士加強戒備,同時迅速調整軍事部署。
次日,是六甲日期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