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年秋,劉秀正式開始清剿河北農民起義軍和地方武裝的戰(zhàn)爭,第一個目標就是銅馬軍。
但是,開局并不順利。
按照劉秀的部署,蓋延率領先頭部隊從清陽(今河北清河東)出發(fā),正面與銅馬對磕。但是蓋延沒能得手,只好退回清陽,反而讓銅馬包了餃子。
蓋延不久前作為漁陽護軍與吳漢、王梁率兵歸順劉秀,對劉秀的忠誠是沒話說的。而他個人的孔武有力、勇猛機智也都是出了名的。這樣一位職業(yè)軍官,剛一個照面就被打跑,可見銅馬的戰(zhàn)斗力確實不能小瞧。
危急關頭,幸虧鄧禹率援兵趕到。
鄧禹不僅是劉秀的首席智囊,謀略超群,而且常常理論聯系實際,在實戰(zhàn)中也不時有精彩地表現。他給銅馬來了個反包圍,一番激戰(zhàn),大敗銅馬,順便生擒其大將。
不光先頭人馬勝得辛苦,劉秀的另一員大將、勇冠三軍的銚期打得更艱難。
在這場打銅馬的戰(zhàn)斗中,銚期的任務是運送和保護軍需輜重。在清陽、博平(今山東茌平境內)一帶,他與銅馬的數十萬大軍遭遇。
銅馬打起仗本來就有亡命之徒,現在又在人數上占優(yōu)勢,士氣很高。銚期率將士舍生忘死,但還是連吃敗仗。
在這關鍵時刻,銚期表現出過硬的作風,率眾背水而戰(zhàn),手下將士個個殺紅了眼,斃敵無數。
但是,銅馬就是殺不完也打不退,一批剛被銚期砍了,又有無數人馬上來。
幸好,就在銚期快要招架不住的時候,劉秀親自帶兵來救,不僅三下五除二殺退銅馬,而且攆著他們打,銚期這才轉危為安。
在這場清剿銅馬的戰(zhàn)役中,由于對方占據人數上的絕對優(yōu)勢,且戰(zhàn)斗力極強,劉秀認為不能硬來。他不斷調整作戰(zhàn)思路,迅速打出新的組合拳,扭轉了不利局面,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首先,他著眼于實戰(zhàn)的需要,整編部隊,大力提高部隊的戰(zhàn)斗力。
根據工作需要,他改變了將領、士卒“諸將同營”的舊體制,對將領調整了分工,把士卒和其他人員劃撥給各位將領統帥指揮。這個工作在今天看來當然很不起眼,但在當時的劉秀手里,這標志著他的部隊正規(guī)化建設的開始。
其次,與銅馬開打了,劉秀駐扎在清陽時,吳漢率領從幽州征調的十個郡的精兵趕來報到。這批人兵強馬壯,旌旗整齊,一看就知道很有戰(zhàn)斗力。
吳漢來到清陽,顧不得休息,立即求見劉秀,呈上人馬、兵器、輜重的冊簿,全部交給劉秀安排。劉秀很高興,根據工作需要做了合理調配。
同時,劉秀為了穩(wěn)定來之不易的根據地幽州一帶,任命自己的秘書朱浮為大將軍、幽州牧,北上駐守薊城。
朱浮的德才在劉秀的部屬中并不怎么樣,而且性格驕傲矜持,與同事的關系也很緊張,但他追隨劉秀很早,深得劉秀的信任,初來河北時任劉秀的秘書,打邯鄲時升為偏將軍,現在又被提拔為手握軍政重權的封疆大吏。
劉秀被毛澤東稱贊為“最會用人”,其實對朱浮的使用是他極為罕見的看走眼的一例。
其三,劉秀在親自指揮的戰(zhàn)斗中,對銅馬采取了很有特色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打得銅馬口服心服。
劉秀集中優(yōu)勢兵力,把銅馬的主力包圍在郩城(今河北辛集東)。但是,面對心浮氣躁的對手,劉秀圍而不打。
劉秀認真分析了形勢和敵我力量對比的特點,認為銅馬人數眾多,作風生猛,但長于斗狠,不善謀略。
說白了,這股人馬靠的是兜頭就打的一陣子猛勁,如果避開這陣子猛勁,想拿下它就會有多種方法。
這樣,劉秀光圍不打,銅馬沉不住氣了。
銅馬仗著兵力優(yōu)勢,想速戰(zhàn)速決。再者,他們人多,吃的用的消耗的也多,困守孤城,時間久了,給養(yǎng)必然成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