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地處山西省東南部,古稱“上黨”,東倚太行山,西屏太岳山。長治市是晉東南地區(qū)行署所在地,管轄晉城、陽城、沁源等16個縣。這一帶是革命老區(qū),八路軍總部和中共北方局曾長期駐扎在地區(qū)下屬的武鄉(xiāng)、潞城等地,群眾基礎(chǔ)好,軍烈屬多,丁玲說“我們也確有回到老家的感覺”。嶂頭是個大隊,也是老頂山公社所在地,有兩千多口人,離長治市只有十幾里路,公路很好走,開車要不了半個小時。村子緊傍老頂山,山上有個林場。
他們臨時住在社員李緒則家的小四合院里,院子里住著叔侄兩家,給他們騰出三間正房,磚房,很寬敞,東邊一間是廚房,另外兩間打通成一大間,盤了一個火炕,還有放東西的閣樓,在村里算是好房子。吃飯,暫時先在村供銷社搭伙,伙食比老百姓家里好些,早上吃小米稠粥,中午吃面食,面條、饅頭、包子之類,晚上把早上、中午的剩飯放在一塊兒煮,叫調(diào)和,村里都是這樣吃法。
叔侄倆住東屋和西屋,每家有三個孩子,四男二女,大的上小學(xué)五年級,小的只有兩歲。還有一位小腳老太太,比丁玲小四歲,丁玲卻說她是“我的老師”,因為老太太“對人好”,“不自私,不向人家伸手要東西”,長年累月手腳不停閑,從早干到晚,卻舍不得吃好的,晚飯就端著一碗開水泡鍋巴,夾點咸菜,坐在丁玲家門檻上炕頭上邊吃邊聊天,講許多村里的新聞,丁玲戲稱“她是我的情報員”。
最熱情的是孩子們,丁玲說:“我剛到時,成了他們最歡迎的對象。幾乎成天都要跑到我的房里,爭著為我介紹這里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描寫我屋子里的老鼠如何如何多,如何如何厲害,要怎樣對付……”早晨丁玲、陳明做廣播操,孩子們也跟著學(xué),晚飯后坐在門口乘涼,教孩子們唱歌、說快板。丁玲還寫信要兒媳李靈源寄兩本歌片來,特意強調(diào),“西哈努克的《萬歲毛主席》是一定要的。我們兩人都喜歡它”。
丁玲家里有點什么活,大孩子就主動來幫忙,搬磚,搬煤,手腳勤快。哪家做了好吃的,總要端些來,其實也不過是些榆面饸饹、玉米煎餅面糕之類,端午節(jié)則是加了紅棗白糖的黃糯米飯。陳明每次進(jìn)城買菜,也總要送他們一些。丁玲說:“總之,他們喜歡新來的爺爺、奶奶;爺爺、奶奶也喜歡他們。我們互教互學(xué)。院里生氣勃勃,融融洽洽,歡樂非常?!庇譂M懷欣悅地說:“兩個月來,我度過了許多年來沒有過的美好的生活?!睆?966年文革爆發(fā)以來,嶂頭村是最好的日子,他們又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安穩(wěn)的生活。
在北大荒,人們叫她“丁大娘”,在嶂頭村,人們叫她“老丁”!
剛來時,除了被捕時穿的一身厚衣服,和出獄時發(fā)的一身藍(lán)卡其布單衣,就沒有什么了。陳明從公社借來300元,買煤,買鍋碗瓢盆,還想買一輛自行車。過了兩天又借了200元,去長治市購置家具、柜子。半月后又借支300元。他們想把家安得好一點,生活方便一點,可能就要在這里度余生了。公社發(fā)了10斤棉花票、10丈布票,說不夠還可以補充。8月中旬,他們的關(guān)系轉(zhuǎn)過來了,長治市革委會通知說,陳明的工資和丁玲的生活費從5月補發(fā),陳明仍按文藝8級,每月129元,丁玲每月80元。他們很滿足。陳明問到他的工作安排,市革委會答復(fù)說不要著急,先休息。但陳明早已閑不住,下地去耪過玉米了,他找機會聯(lián)系群眾,多了解些當(dāng)?shù)厍闆r。他們把存放在北京大翔鳳胡同和黑龍江寶泉嶺農(nóng)場的物品寫了詳細(xì)清單,遞交上去,長治市說要派人去查對找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