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對于1957年整風反右期間陳垣的實際表現(xiàn),校黨委的態(tài)度顯得復雜、微妙和為難,最后以上下合力的方式保護過關。黨委給出的正面理由是,陳在鳴放初期就稱贊黨的整風運動是“古今中外史無前例”,要求知識分子“反求諸己”,“要幫助黨整風,就要有黨的領導”,反對“民主辦校”,主張在黨委領導下分工負責。因此陳校長屬于“基本上能站穩(wěn)立場”。
陳垣被人抓住把柄的是在1957年春季鳴放階段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一次座談會上的“錯誤言論”,其爆發(fā)的激烈程度足以讓事后參與處理的中共教育口官員有所棘手。在1959年1月9日北師大黨委整理的陳垣入黨材料中披露了其間的發(fā)言要點:“陳垣說,舊知識分子都有一些高傲的氣質,自尊心很強,士可殺不可辱。老教授一次次檢討、被斗爭,有時人家原是熱愛國家的,但都指著臉罵人家是反革命,那當然會使人感到無限委曲,抑郁難平,感情的創(chuàng)傷一時不易彌補。”還說,運動過后,大家都不敢隨便說話了。黨和知識分子中間的墻,有的地方就是這樣筑起來的,希望黨在這方面多做些工作。
反右斗爭展開后,惶恐不安的陳垣在黨委授意之下做了兩項彌補工作,一是對右派分子的反動言行積極進行批駁,二是“雙反”中主動向黨交心,寫了五千多字的自我檢查,批判了在鳴放中發(fā)表的錯誤言論、名利思想和對入黨等問題的錯誤看法。他有些迷惑,悵然若失,看到北大校長馬寅初挨批,他就有所顧慮:“經(jīng)濟學方面批判馬寅初,歷史學方面是不是也要批判我?”他私底下埋怨說:“那些過去不研究學問的,不寫著作的,倒沒有什么事。我們這些人,過去費了力氣做學問,今天被叫做資產(chǎn)階級專家要被批判,真不如不做了。”(見1959年1月9日北師大黨委《師范大學陳垣入黨的材料》)
北師大黨委多少在為他說情,竭力讓他脫離險境。為他開脫的材料中,就再三提到他的國際學術影響力:“某些資產(chǎn)階級國家,如法國、日本等漢學家對他的一些著作有較高的評價,又因他研究過宗教史,任過天主教辦的大學校長二十多年的原因,在宗教界有一些聲望,羅馬教皇曾贈過他勛章。”(見1958年12月20日北師大黨委《陳垣小傳》)可以看出,北師大黨委在全力保他過關,運用諸多資源努力撐高“保護傘”,以證明他的政治立場無大問題。
1958年春夏之際,陳垣要秘書把報紙上登出的各類展覽會的消息告訴他,一有信息就急忙前往,先后參觀了三大工程(寶成鐵路、武漢大橋、鷹廈鐵路)展覽會、北京高校中專紅專展覽會、全國工業(yè)交通展覽會等大躍進著名展覽。在三大工程展覽會聽到講解員講到這些工程都是我們自己設計時,一時感動不已,在現(xiàn)場不禁流淚。他走出時看到門口的大雕塑說:“這一切都是毛主席領導得好。”回來以后對工作人員說:“一方面增加了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如一個普通工人;一方面又感到驕傲,一個中國人的驕傲。”看高校躍進展覽時,他夾在擁擠人群中倉促地看了一個半小時,只看了部分展覽,他余興未盡地表態(tài),頗有幾分自責:“真感到中央教育方針的正確,毛主席早就說過教育與勞動相結合,可是我們?yōu)槭裁礇]早想到辦工廠呢?”(見市委大學部1958年7月16日《動態(tài)簡報》第12期《陳垣參加三個展覽會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