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海一人譚鑫培 (2)

中國戲劇大師回憶錄 作者:梅蘭芳 馬連良 程硯秋


鑫培不但在粥班唱過戲,而且曾經(jīng)充當過保鏢,所以他兼有真正的武功,這對他某些絕藝上,亦有很大的幫助。至于他這時期,都是演些什么戲?這就無法稽考了。不過根據(jù)他搭入“三慶班”時,仍應(yīng)工武生一點來看,我們可推知他在粥班時,還是專演武戲,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三慶時期,漸露頭角

“三慶班”是和“四喜”,“春臺”,“和春”三班,在乾隆五十五年,由南方進京的,當時稱為四大徽班?,F(xiàn)在的京戲,就是由這四大徽班,歷經(jīng)嘉慶、道光、咸豐、同治等朝,融合徽調(diào)、漢戲、梆子、昆弋、皮簧等,漸漸孕育衍化而成的。

“三慶班”的掌班人,在道光初年是陳金彩(寶善堂主人,小名小元寶。)。在同冶二年,內(nèi)務(wù)府委派會首,管理梨園的時候,“三慶”的掌班人就是鼎鼎大名的程長庚了。程長庚是個杰出人物,尤其對京戲有著重大的關(guān)系,值得略為介紹一下。他原名椿,字玉山,安徽潛山人,生于嘉慶十七年壬申,是北京昆曲“和盛科班”出身。藝術(shù)高超,為同業(yè)之首,同治初年任精忠廟會首(相當于現(xiàn)在的梨園公會),管理所有戲班,因技藝驚人,為人又公正不阿,熱心公益,對梨園行建樹更多,故受同業(yè)愛戴,尊稱“大老板”而不名。(梨園行習慣,伶人們都互稱為老板,但“大老板”之尊稱,從有京戲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只有程長庚一人享此榮銜。)

譚鑫培于光緒初年,轉(zhuǎn)入北京的“三慶”,那時仍唱武生,根據(jù)光緒二年刻的“都門紀略”上載著“三慶”、“春臺”、“四喜”三班名角陣容如下:

“三慶班”程長庚(老生)

徐小湘(小生)

殷德瑞(老生)

李小珍(小生)

盧臺子(老生)

何桂山(凈)

褚連奎(凈)

小叫天(武生,即譚鑫培)

小二格(丑)

“四喜班”王九齡(老生)

黃豹(生)

劉趕三(丑)

楊明玉(丑)

馮玉春(老旦)

畫兒李(丑)

郭三元(老生)

丁連升(凈)

梅巧齡(旦)

鄭秀蘭(青衣)

時小福(旦)

桂香(老生)

熊連喜(老旦)

張福官(旦)

夏福寶(丑)

葉中定(凈)

呂增祿(武生)

唐玉喜(武旦)

朱小元(武旦)

劉佩云(花旦)

“春臺班”張三元(老生)

郝蘭田(老旦)

長腿王(丑)

胡喜祿(旦)

常子和(青衣)

王長壽(小生)

張光玉(武凈)

俞菊生(武生)

恒樂亭(老生)

李四(老生)

孫大常(花旦)

上述三班陣容,有幾位很突出或在后來克享大名的,現(xiàn)在順便介紹一下。三慶班的:

徐小湘,后來都寫為徐小香,原名忻,字心一,號蝶仙,原籍武進,寄居蘇州,是當時文武昆亂不擋的一位全才小生,尤其演“群英會”、“取南郡”的周瑜,一時有活公瑾之稱。后之學小生者,大都是取法于他。

盧臺子名盧勝奎,是票友出身,不但老生演得好,而且兼通文墨,對三國演義特別熟悉,三慶班的“全本三國志”,就是由他編的,照流傳下來的戲本看,內(nèi)容段落只是由馬跳檀溪開始,下接博望燒屯,獻荊州,火燒新野,漢陽院,長坂坡,漢津口,舌戰(zhàn)群儒,借兵破曹,激權(quán)激瑜,臨江會,蔣干盜書,草船借箭,打黃蓋,闞澤下書,獻連環(huán),南屏祭風,赤壁鏖兵,華容道等。其實上述單折劇目,在道光初年各班已有演出,可見并非由盧創(chuàng)作,而不過是增添場子,改編潤色而已。

小叫天就是本文所談的譚鑫培,此處從略。

四喜班的:

王九齡,安徽人,是當時獨當一面的老生,(小九合成科班出身,由刀馬旦改老生),以唱工見長,如“汾河灣”、“武家坡”、“烏盆記”等拿手戲都為后世典范。

劉趕三善演丑婆子戲,演“探親”用真驢上臺,在宮里演出亦然,在他以前的丑婆子戲不很見重,經(jīng)他演過后,遂風行一時,后來演丑婆子戲,都是學他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