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親言菊朋的藝術(shù)生活 (2)

中國戲劇大師回憶錄 作者:梅蘭芳 馬連良 程硯秋


有時候,我一覺醒來,朦朧中看見一個身扎大靠頷下長須的人,站在床前對我說:“唉,這孩子睡覺不知道關(guān)燈,真太闊氣了!”原來父親還沒有睡,正在練“定軍山”呢!估計這時間總在深夜一兩點鐘。有時候,我也常被一陣急風驟雨般的鼓聲驚醒,原來是父親在練“打鼓罵曹”中的“漁陽三通”。父親常說,在“罵曹”這出戲中,彌衡無端遭受屈辱,他的一肚子悶氣直到打鼓這一會兒,才得一吐為快。也是這個人物顯示才學,一露光采的重要時刻,所以這個鼓非打得聽者動容不可。父親還說,他的腕子沒力,只有勤練,才能彌補這個缺陷。

記得是在抗日戰(zhàn)爭后一年,我曾和父親在上海同合演過三天戲,頭兩天是父女合演的“打漁殺家”、“賀后罵殿”,第三天是我自個兒的“扈家莊”。在排練“打漁殺家”到蕭恩嘴里念“也……罷,待為父送你回去!”以后,緊接著,場面上要“刮兒……倉”,“刮兒……倉”地連打兩下,父親看我的動作不很確當,就問我:“你知道場面上為什么要打這兩下?”我說:“不知道!”父親就說:“那是為蕭桂英盡力用櫓把船煞住,不讓她父親掉轉(zhuǎn)船頭把她送回家去的動作,做個襯托。在這兩個動作之后,蕭桂英就要念‘孩兒舍不得爹爹……”’可是我念了好幾遍,父親都說不對,他說:“王瑤卿先生就不這樣念,王大爺念到‘孩兒舍……’時突然拔高,把父女之間難舍難分的感情,全部集中在這個‘舍’字上,然后在‘爹爹’這兩個字上放聲一呼。這樣,跟著場面上一聲‘扒拉……青倉’,老生蕭恩口中那聲悠長而凄涼的哭頭才能托得出來?!备赣H這番話,給我印象很深,至今每當我念到這句白口時,感情還會立時涌現(xiàn),不覺熱淚盈眶。

我父親常帶我們兄妹們到什剎海去玩,那里集中了北京的各種雜耍和家常面點,我們常去聽劉寶全“長坂坡”、“別母亂箭”等。聽完了,就在小攤上吃碗面或豆腐腦。父親還說,劉寶全的玩意兒里邊有譚鑫培、楊小樓的東西。有一次,我們聽了劉寶全的“大西廂”回來,他不住哼著“二一八的俏佳人她懶梳妝……”的調(diào)子,他喜歡劉寶全圓轉(zhuǎn)明亮的歌喉,和他那種似在板上而又不似在板上,自然而又動聽的曲調(diào)。他說,這就是譚鑫培的東西。后來,他又發(fā)展了這種內(nèi)行叫做“耍板”的東西,把它按在言腔里,聽來很有味道。我父親還說,譬如“長坂坡”中,劉寶全口中的趙子龍,同樣具有舞臺上楊小樓那股叱咤風云的氣概。在描述人物上,劉寶全口中的趙子龍,往往能跟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越來越生動地描繪在聽眾眼前,使你不能忘記,楊小樓的趙子龍也是如此。當其初次出場時,在一臺人中,楊小樓只亮一個趙子龍的側(cè)像,很難令人注意,差不多的觀眾還不知道楊小樓站在那里呢?可是隨著劇情的發(fā)展,雖然滿臺的人,你卻只看見一個楊小樓在臺上活動,他的光彩壓倒了所有的演員。我父親就最喜歡楊小樓善于把精力集中到劇情到達高潮時神采畢露的表演。在“定軍山”中,他吸收了這種表演方法,父親演黃忠接到夏侯淵書信之后,隨著鑼鼓的節(jié)奏,作著思索計謀的表情。跟著鑼鼓越打越緊,動作也越來越美,最后忽然一個亮相,眼神一亮,就非常明確地告訴觀眾,計謀已定,勝利在握了。在表演黃忠下場的時候,父親也非常喜歡楊小樓臺步矯健輕快而背上靠旗文風不動的功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