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學藝經(jīng)過 (2)

中國戲劇大師回憶錄 作者:梅蘭芳 馬連良 程硯秋


一邊練習著蹺功,一邊和陳桐云先生學了三出戲,一出“打櫻桃”,一出“打杠子”,一出“鐵弓緣”。這時候榮先生又加上教我頭本“虹霓關(guān)”中的打武把子。打武把子最講究姿勢的美,在練習的時候,就要求全身松弛,膀子抬起,這樣拿著刀槍的兩只手,必須手腕與肘靈活,才能顯著好看。我在練習的時候,因為心情緊張怕挨打,起初兩支膀子總是抬不起來,為了這樣的確沒少挨榮先生的打?。?/p>

在這一年多的學習過程里,我把一般的基本功,差不多全能掌握了;花旦戲也學會了幾出。這時榮先生雖然對我的功課還滿意,但對我的嗓子有沒有希望,還不能肯定,于是又請來了陳嘯云先生教了我一出“彩樓配”。那時候?qū)W戲不過是口傳心授,先生怎樣念,學生就跟著怎樣念,先生怎樣唱,學生就跟著怎樣唱。日子不多,我學完一段西皮二六板后,先生給我上胡琴調(diào)調(diào)嗓子。經(jīng)過這一次試驗,陳先生認為我的嗓子太有希望了,唱花旦怪可惜的,應當改青衣,從此我就開始學青衣戲。先學“彩樓配”,以后又學了“宇宙鋒”,后來陸續(xù)學到“別宮祭江”、“祭塔”等戲。

唱青衣戲,就要學習青衣的身段,先生教授的時候,只不過指出怎樣站地方,扯四門,出繡房,進花園等。每日要單練習走腳步。走步法的時候,手要捂著肚子,用腳后跟壓著腳尖的走法來練習,每天還要我在褲襠里夾著笤帚在院子里走幾百次圓場,走路的時候不許笤帚掉下來,先生說練熟了自然有姿勢了,將來上臺演出,才能表現(xiàn)出青衣的穩(wěn)重大方,才能使人感到美觀呢!

當時我還沒有能力明白這種道理,但我就感覺到一個小姐的角色總是捂著肚子出來進去的怎么能算是美呢?這種懷疑是后來經(jīng)過比較長的舞臺實踐,才產(chǎn)生的。演旦角必須把人物表現(xiàn)出端莊流麗,剛健婀娜的姿態(tài)。為了要表現(xiàn)端莊,所以先生就叫學生捂著肚子走路,實際上這又如何能表現(xiàn)出端莊的姿態(tài)來呢?我懂得這個道理以后,就有意識地向生活中尋找這種身段的根源;但是生活中的步法,哪能硬搬到舞臺上來運用呢?這個問題一時沒有得到解決;沒有解決的事,在我心里總是放不下的,隨時在留意揣摩著。有一次我在前門大街看見抬轎子的,腳步走得穩(wěn)極了。這一來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就追上去,注意看著抬轎子人的步伐,一直跟了幾里地,看見人家走的又平又穩(wěn)又準,腳步絲毫不亂,好看極了。我發(fā)現(xiàn)這個新事之后,就去告訴王瑤卿先生。王先生告訴我,練這種平穩(wěn)的碎步可不容易了,過去北京抬杠的練碎步,拿一碗水頂在頭上,練到走起步來水不灑才算成功。我聽到這種練法之后,就照這樣開始去練習。最初總練不好,反使腰腿酸痛得厲害,這樣并沒把我練灰了心,還是不間斷地練習,慢慢的找著點門道了。同時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竅門,那就是要走這樣的碎步,必須兩肩松下來,要腰直頂平,這樣走起來才能又美又穩(wěn)又靈活。從此,我上臺再不捂著肚子死板板地走了。后來我在新排的“梨花記”戲里表現(xiàn)一個大家小姐的出場時,就第一次使用上去,走起路來又端莊、又嚴肅、又大方、又流麗,很受觀眾的稱贊。

從我改學青衣戲以后,練蹺的功課算是停止了,但是加上了喊嗓子的功課,每天天不亮就要到陶然亭去喊嗓子去?;貋砗蠼又€是練基本功,下腰、撕腿、搶背、小翻、虎跳等,一整個上午不停息地練習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