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連良
劉寶全先生生前曾經(jīng)和我有過二十多年的交往。在過從之中,我們始終是親密無間,不分彼此,友誼非常深厚。為此,愿將我所知道的有關(guān)劉先生生前的一些事跡,記述下來。
我第一次觀摩劉寶全先生的演出,是在一九二三年。那時候我才二十多歲,就已經(jīng)久仰劉寶全先生的大名了。
那天晚上,劉先生在前門外石頭胡同“四海升平”演出。這家雜耍園子在當(dāng)時算是比較不錯的。門口上下都有廊子,掛著一塊綠底金字的牌匾。著名曲藝演員:榮劍塵(單弦)、金萬昌(梅花大鼓)、萬人迷(相聲)等也都在這里演唱,大軸是劉先生演唱京韻大鼓——“鬧江州”,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當(dāng)天劉寶全先生出場時的神態(tài)。他出場時的風(fēng)度和氣派是那樣光彩照人,精神煥發(fā)。
這一天,他穿的是銀灰色的長袍,上罩青緞子馬褂,下身是藏藍(lán)色的長褲。用腰帶綁住褲腿。魚白色的布襪子,配著一雙青雙臉的便鞋。雖然那一年他已經(jīng)是五十多歲的人了,紅光滿面,兩只眼睛炯炯有神,給人一種精神、健壯、潔凈、大方的印象。
他滿面笑容向觀眾鞠躬致意,感謝觀眾在他出場時為他熱烈鼓掌。然后,從容不迫地脫下身上的馬褂,露出里面的坎肩。談笑自若地表白了幾句“墊話”,接著拿起鼓鍵,隨著弦?guī)熕鶑椀倪^門,輕敲幾下。頓時就把全場觀眾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使本來相當(dāng)混亂的劇場秩序,一下子就安靜下來了。
幾句大腔過后,我和在場的觀眾,完全被他那精湛的演唱征服了。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我逐漸忘記了站在臺上演唱的劉寶全,而進(jìn)入了一片藝術(shù)的幻景。似乎看到了那浩浩蕩蕩的江水,那順?biāo)瘉淼男≈?,那黑大粗壯的李逵,那身軀矯健的張順,聽到了李逵的叫嚷,張順的回答,二人的叫罵,雙方的廝打,甚至還聽到了二人搏斗時由于用力過猛所引起的氣喘吁吁的聲音。接著,宋江和戴宗來到江邊,經(jīng)過解勸,一場風(fēng)波始告平息,二位英雄言歸于好。一直到弦聲中止,鼓聲停住,我才從幻景中又走了出來??匆娬驹谂_上頻頻鞠躬的劉寶全先生,聽見觀眾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情不自禁地也使勁鼓起掌來。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懷著滿意而又不夠滿足的心情,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劇場。一路上思索著劉寶全先生演唱時的行腔吐字,功架神情,心情激動,無法平靜。
這就是我第一次欣賞劉寶全先生的演唱時所得到的印象和感受。雖然,這件事已經(jīng)過了四十年,但是,現(xiàn)在只要我閉眼一想,當(dāng)天晚上劉先生演唱時的神情姿態(tài),宛然歷歷在目,劉先生優(yōu)美動人的曲調(diào)聲腔,依然縈繞耳邊。就像是昨天才經(jīng)歷過的事情一樣,印象鮮明而深刻。由此可見,劉先生的演唱,藝術(shù)魅力是何等的巨大了。
從此,我便成了“劉迷”,做了劉先生最忠實的觀眾。每逢劉先生有演出,只要我沒有戲,我是場場必到,風(fēng)雨不誤。有時候我倒第二有戲,完了戲匆匆忙忙卸了戲裝,還趕到“水心亭”(天橋附近)去聽一場劉先生的演唱。后來,有一次我和金少山合作演出“溪皇莊”,其中有一場戲需要串演各種名曲。那天我反串武旦,就唱了一段劉寶全先生的“大西廂”,由“二八的俏佳人”唱到“大紅緞子的繡花鞋底兒當(dāng)了幫”。沒有弦子伴奏,就由馬富祿用嘴哼哼弦子的過門。觀眾非常歡迎。到了后臺金少山說:“真沒想到你會唱劉寶全的大西廂,馬富祿會用嘴彈弦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