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來訪,難得家里茶幾上滿滿擺了五花八門的零嘴……
“吃!吃!快吃!”另一半用力勸進著:“好不容易終于有人來跟我分享這些東西了,她啊……”旋即對我射來一束充滿怨懟的目箭:“她都不愛……”
令我一時啞然失笑,卻也不能不承認,比起一般人來,我在零食零嘴上的胃量或興趣,的確是小得多了。
不知和生長在美味小吃云集的臺南有沒有關系,從小,每每肚子不太餓嘴卻饞了,用來解饞甜嘴的,多半是小吃。
想想看,只消步出門外不很遠,就有數不清的干意面、魚羹、鍋燒意面、當歸鴨、肉圓、鹵味、蜜豆冰、八寶冰、泡沫綠茶珍珠奶茶等又好吃又飽足又便宜大碗的美味任君選擇;再加上從小脾性古怪挑剔,愛咸食勝過甜食、愛熱食勝過冷食;也所以,說老實話,還真是很難再有多余時間、注意力和胃納分給一般市售零食。
遂而,自小成長過來,零食始終不曾在我的生命里生活里占去太多篇幅或比重;似乎只有逢上遠足、逢上同樂會,才會上家里附近雜貨鋪這個那個奢侈著都采買了來滿裝進書包,開開心心地這嘗一點那嘗一點,滿足的,或許并不是口腹之欲,而是一種玩耍一樣的歡快和新鮮。
尤其成年后一點一點漸失了童心,零食之于我,竟而僅剩下忙過頭迫不得已時偶爾填肚止饑一項功能:辦公室抽屜里保持著放一包餅干,肚子餓了抽兩片出來吃,一小包一個禮拜吃也吃不完;至于什么薯片、糖果、魷魚絲、蜜餞幾乎很少自己主動采買,口香糖呢,可真是自有記憶以來就再也沒碰過了……
——也難怪幾十年來仍然保有孩子般熾烈玩心、只要站到糖果店蜜餞柜前便滿臉發(fā)光的另一半老要怨我一點不知趣了……
然而,卻是終究一腳跨過三十歲門檻,卻方才漸漸驚異發(fā)現,這情況,竟開始悄悄有了改變。
不知是身體或味蕾缺糖缺零食多年后的一種反省抑或反動;最近,偶爾在心與感官稍微空閑下來的某個瞬間,便會油然涌起點滴,想要嘗點小零嘴的渴望。
當然,從事美食寫作工作使然,這當口,也許放入嘴里的,不免常是類如阿爾薩斯女名廚手制果醬配小餅干、大師級產地莊園巧克力、臺灣本地產手燒黑糖、日本名牌季節(jié)限定品等“名物”,或是大多健康考量的松子、核桃、無花果干、葡萄干、蔓越莓干等有機小點……
但現在,卻愈來愈常是,一個醒覺過來,才發(fā)現自己的手正伸向超市超商貨架上的,某個早已在生命里幾近消失遺忘殆盡的,昔年曾相識。
蝦味先、鱈魚香絲、卡哩卡哩、乖乖、森永牛奶糖、森永扁盒子水果糖……已然暌違好久好久時間了呢!然算是一種幸福吧,那樣貌那味道,大多依稀如舊:不管是蝦味先透著胡椒氣的酥脆、鱈魚香絲樸素的鮮味、卡哩卡哩面香扎實的咸甜、乖乖云朵般松泡的甜美、亦或是森永牛奶糖有點兒甜膩的奶香、水果糖舌尖上一閃即逝的酸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