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死我活辦電視(1)

文學江湖 作者:王鼎鈞


一九六二年十月,臺灣電視公司開播。

起初,電視機售價昂貴,沒有彩色節(jié)目,每天只播出幾個小時,節(jié)目制作也相當粗糙,但是它能讓我們“看見”:看見“總統(tǒng)”檢閱陸軍海軍,看見電影明星上臺親手接過亞洲影展的大獎小獎,看見聯(lián)合國開會,看見毛公鼎、羅浮宮、英國國王的皇冠,人端坐不動,可以看見山前山后,江頭江尾。

于是無線電廣播的優(yōu)勢立刻結束,臺北廣播事業(yè)公會一九六九年出版的《廣播年鑒》記載了官方的統(tǒng)計數(shù)字,照這些數(shù)字演算,從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二年,這十年是臺灣廣播的黃金時代,臺灣的收音機增加了十九倍。一九六二年臺灣電視公司開播以后,一九六八年“中國電視公司”開播之前,這六年之間電視機增加了七十三倍!

“中廣”公司有一個“業(yè)務所”裝備收音機出售,資深經(jīng)理姚善炯寫過一篇文章回憶往事,他說臺灣電視公司成立以后,收音機的銷路不斷下降,業(yè)務所生意清淡,他用“乏人問津”形容最低潮。

“中廣”公司也曾認真研究怎樣和電視競爭,最后的結論是,“中廣”必須增設電視部,電視和廣播雙軌經(jīng)營,相輔相成。我想起韓戰(zhàn)發(fā)生后,美軍噴氣機出動參戰(zhàn),臺灣飛行員面對這個先進機種瞠目結舌,軍方也曾認真研究怎樣用螺旋槳戰(zhàn)機和噴氣機作戰(zhàn),結論是必須購買噴氣機。

一九六五年七月,黎世芬出任“中國廣播公司”總經(jīng)理。我們事先聽到消息,也曾有過一番爭議。黎先生是中央政校(政治大學前身)的杰出校友,李荊蓀的同學,但是他脫離新聞界進入了情報界,借用居浩然對這一行的描述,“背后有一手,站出來不能上電視。”“中廣”盛極而衰,他會怎樣振衰起弊呢?

黎總到任,立即個別約見各部門主管,了解情況,咨詢意見,決定著手做三件事:第一,把“中廣”仁愛路本部的辦公室擴建為三層樓,配合業(yè)務發(fā)展;第二,給員工加薪,提高士氣;第三,辦電視。第一件事情容易,第三件最難。

黎總的行政才干似乎超過魏總,“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彼劝讶菀邹k的事辦好,威望建立了,士氣提高了,于是派工程人員出國考察采購設備,派節(jié)目人員出國進修學習技能,運用黨政關系向銀行貸款蓋十層大廈。他力排眾議,決定辦彩色電視,后來居上。

最初的構想是“中廣”公司成立“電視部”。電視多嬌,英雄折腰,那時臺灣有二十八家民營電臺,他們也面臨生存危機,決定聯(lián)合起來辦一家電視,擴大生存空間。社會上還有所謂“有力人士”,也向交通部遞出申請書。那時朝野上下,都認為臺灣面積小,人口少,廣告資源也有限,最多只能有兩家商業(yè)電視,政府當局決定由所有申請人合辦這第二家電視,于是三山五岳的英雄豪杰都到“中廣”來開籌備會議,展開激烈冗長的爭吵。

那時二十八家民營電臺的創(chuàng)辦人皆非等閑人物,聯(lián)手進攻,聲勢浩大,連于斌總主教這號人物也代表益世廣播電臺披掛上陣。“中央”授意,未來的“中國電視公司”屬于國民黨的黨營事業(yè),黨股要占多數(shù),經(jīng)營的實際權力要握在黨的手中。但黨“中央”對民營電臺的聯(lián)合陣線沒有約束力,全靠黎世芬通過協(xié)商的方式完成,這個任務的難度很高,幾乎就是與虎謀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