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拿電影說事兒 第三章(2)

別拿電影說事兒 作者:房媛媛


電影用三條線索共同推進,其中杰瑪答題的過程慢慢向觀眾展現(xiàn)了他的苦樂人生。每一道競猜題都與杰瑪?shù)娜松兄煸斓卦O的聯(lián)系。那些關于貧窮和痛苦的記憶,最終竟然為他帶來如此巨大的財富。

余華在《兄弟》里寫過:“真正有力量的悲劇,從來不應該是基于發(fā)生在人物身上的偶然事件,甚至由人物的性格所決定的必然選擇都不能算構成偉大悲劇的要素;真正有力量的悲劇應該是社會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是人與社會制度在不可調(diào)和的斗爭過程中頭破血流體無完膚卻仍散發(fā)出強大人性光輝與感召力的千古絕唱?!比绱苏f來,《貧民窟》的悲劇正是千古絕唱式的悲劇:主人公杰瑪面對命運從未低頭,再無情的打壓、歧視、羞辱、危險,都未能阻止他對美好信念的追求。人生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誰人能真正改變現(xiàn)實呢?然而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所謂希望,不僅來源于那些實實在在的機遇或轉機,有時候也來自我們的隱忍與堅持。正是這些“人”的素質帶來命運的顛沛流離與平步青云。所以電影中呈現(xiàn)的所有“苦”都決定了喜劇式結局的必要性,因為我們必須看到希望,哪怕明知虛假,哪怕光亮微弱,也要再堅持多走一段時間。

有人說《貧民窟》可以讓觀眾一睹印度的風土人情,而我看到更多的卻是孟買赤貧階層生活的細節(jié):觸目驚心的大垃圾場,孩子們骯臟卻純真的笑臉,飄滿垃圾的河道,泥濘水坑邊一塊塊絢爛的莎麗鋪滿黃土場。夢幻中的美好與現(xiàn)實的丑陋強烈對比,想象中的歡笑與擊撞人心的苦難共同存在,這樣矛盾的文化讓人迷惑又迷戀,心儀又心酸。喜劇式的結局下表達的是嘆息、控訴、哀痛與無奈。盡管導演并未給予任何評價,我們卻很容易在笑容過后緊緊皺眉,在希望前沿目睹絕望。

像丹尼·鮑爾如此擅長表現(xiàn)人性之惡的導演其實最為善良且敏感,他只不過像是一個有潔癖的人,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了這世間的污點。從《淺墳》的黑色絕望人性變異,到《猜火車》邊緣人群的放蕩荒唐,再到后來的《百萬小富翁》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時間所改變的只是丹尼·鮑爾所關注的內(nèi)容。20年前,他玩弄人性的陰暗面,爐火純青,以此為樂;20年后,他開始在人性的陰暗里表達希望、寬容和理解,他仍舊能看到那些殘酷和畸形,但他選擇更好的途徑與人們溝通,而不是一味以展現(xiàn)黑暗的方式懲罰觀眾。至此,丹尼·鮑爾真正做到了卓爾不群,像《貧民窟》的杰瑪,他終于找到了面對現(xiàn)實的樂觀,不是對丑陋不負責任的樂觀,而是于命運之外,我們?nèi)匀挥羞x擇的樂觀。而這就是為什么杰瑪在電影中以“命中注定“式的不可思議贏取最后的勝利:那些生活的痛苦經(jīng)歷在答題中一一派上用場,因為所有的經(jīng)歷都是有用的,所有的過往,都能夠塑造你,成就你,毀滅你,如果你能充滿怨恨地隨著臟水走向下水道,也就能在信念的指引下找到希望與美好。

我忽然想起很久前讀的一本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大意是:“如果做不到以美好的姿勢活下去,做不到健康的活下去,做不到柔韌的活下去,做不到笨拙的、天真的,如同失去彈性的織物,或者潤滑的碗底,起碼要做到活下去。為了等待那個擁抱出現(xiàn)的某一天?!?/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