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仍述體道以求心境安寧之意,且描寫聚會之樂。
“鑒明”二句用《莊子》語。《德充符》:“鑒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庇帧洱R物論》注:“凡非真性,皆塵垢也?!痹娙艘庵^當不斷祛除性靈中不合自然之道的東西,不然鄙吝之心即利害、得失、生死種種糾纏又將復生。這些糾纏如同桎梏,系因違背天道(即自然之道)而生,乃天之所加,故稱“遁天之刑”(《莊子·養(yǎng)生主》)、“天刑”(同上《德充符》)。解脫之法,當“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忘懷得失,泯滅物我。這固然不易,而美酒三杯,倒也有助于進入此種無差別境界呢。“方寸”指心。心靈須無所滯礙,無所執(zhí)著,則矜持浮躁之氣自可消釋。
“雖無”以下數(shù)句寫聚會之樂。左思《招隱》:“雖無絲與竹,山水有清音?!毖宰匀簧剿畼穭龠^人為的音樂,此用其意(后來梁昭明太子亦曾詠左思這兩句詩)。《蘭亭序》云:“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币舱c此呼應(yīng),王羲之這一意念還與他將蘭亭會比照西晉石崇的金谷盛會有關(guān),石崇《金谷詩序》說到過“琴瑟笙筑”、“鼓吹遞奏”之樂。“詠言有余馨”不僅指賦詩,清談析理也可稱“詠”。清談也正是晉宋士人生活中重要內(nèi)容,是他們娛悅心意的重要手段?!叭贰倍?,是說按莊子齊同萬物的思想,一朝與千載并無區(qū)別,則自亦無須為今日良辰之短暫而惆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