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終得令主
正午時分,西京洛陽。
長壽寺內(nèi),來往的香客如云,時不時會有人談起國家大事。雖然西征已經(jīng)結(jié)束一段時間了,但郭威仍然是人們離不開的話題。
趙匡胤正在大佛殿西南角,枕著柱礎(chǔ)歇息。他聽從襄陽老僧的指點(diǎn),一路北上。沿途坊間鄉(xiāng)里,全在談?wù)摴髡?。趙匡胤心里不免怏怏:自己又沒趕上。
旁邊的香客可顧不上趙匡胤的郁悶,正跟身邊的人興致勃勃地聊著郭威。
從香客那里,趙匡胤聽說:郭樞密待人以禮,虛懷若谷,對士兵不吝賞賜,人人愿為他效死力,西征大軍迅速平定了三鎮(zhèn)之叛。
他還聽說,從遼西遷來洛陽的王審琦隨軍立了功,被郭樞密任命為廳直左番副將。雖然只是掌管二十人的芝麻小官,這說明普通百姓建功立業(yè)也是有可能的,而他趙匡胤作為“軍二代”,現(xiàn)在還是布衣一個……
他又聽說,父親趙弘殷隨軍西征,一馬當(dāng)先,勇往直前,雖然被射中了一只眼,卻如夏侯惇再世、李克用重生,帶著飛捷營的五百壯士直接殺入中軍,把叛軍殺得潰不成形,好不威風(fēng)!
如今趙弘殷還在前線未歸,朝廷已升他為護(hù)圣都指揮使,統(tǒng)轄著約五個指揮共兩千五百人,成為可以加帶刺史銜的中級軍官。趙弘殷坐了二十幾年的冷板凳,托郭樞密的福,這次終于高升了。
他更聽說,郭樞密為了朝廷的安危日夜操勞,才平定三鎮(zhèn),又去河北抵御契丹了。人們都在傳言,不知道這次又有多少人會跟著他高升呢。
襄陽老僧誠不吾欺也,看來我的轉(zhuǎn)機(jī)也在這位郭樞密身上了!趙匡胤就此決定,既然父親未歸,索性直接北上去投奔郭威。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
一個騎著小毛驢的孤獨(dú)身影,正緩緩朝河北而行。這頭驢子是長壽寺藏經(jīng)院的主僧相贈的。得益于長壽寺的資助,在闊別三年后,趙匡胤終于回到黃河之畔。
遠(yuǎn)處,一輪紅日正冉冉升起,那燦燦的曙光,正以迅雷之勢,驅(qū)走無邊的黑暗。趙匡胤心頭一動,用蹩腳的文辭,隨口吟出他那首唯一傳誦至今的詩篇:
欲出未出光辣撻,千山萬山如火發(fā)。
須臾走向天上來,趕卻殘星趕卻月!
讀匡胤之詩,一掃陰霾、撥亂反正之心已經(jīng)昭然。然而,要扛起這個重?fù)?dān),趙匡胤要學(xué)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