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煒:要清醒,要有一只不太糊涂的耳朵(5)

四分之三的沉默:當代文學對話錄 作者:傅小平


張煒:離開了誠實,以及對這種品格的追求和堅持,其他都無從說起。當然人無完人,關(guān)鍵還是要看如何對待為人的原則和學術(shù)的原則。好在這些都是容易看清和鑒別的,只須好好做、努力做就行了。

傅小平:在這樣的分裂中言說神性,確乎有些不合時宜。因為神性最起碼的要求是身體力行,而后才能“道成肉身”。這就好比啟蒙,如果沒有啟蒙者堅定的信念和立場,沒有被啟蒙者潛在的內(nèi)心需求,所謂的啟蒙實際上是無效的。而今,民眾大多追求的是現(xiàn)實需求的滿足。這樣,執(zhí)著于精神的言說,是否會有面對無物之陣的困惑?實際上,很多學人正是質(zhì)疑自己的價值訴求,才不得已選擇大踏步后撤,進而揣測民意以博人眼球,求得喝彩。

張煒:這大概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而是所有時代的問題。如果容易解決,容易戰(zhàn)勝自己的軟弱,每個時期杰出的人物就會多很多了。事實上這樣的人總是不多,一代代都不多,所以他們才令人尊敬,也才珍貴吧。

傅小平:在最近一次研討會上,有評論家質(zhì)疑包括你在內(nèi)的一些作家,對“民眾”持雙重標準。他認為,當民眾進而到廣場體現(xiàn)人民意志時,你們是歡呼的;退而到內(nèi)室表達大眾意愿時,你們是有所輕慢的。我想,此種觀點其中一層意思是,你們批判民眾放棄理性判斷而迷信偶像,但你們自身卻有被偶像化之嫌。或者說,這兩者之間存在一種隱秘的同構(gòu)關(guān)系。究其實,我想他要批評的是,你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某種抽象的、高蹈的、力圖代表民意的“精英主義”傾向。

張煒:“民眾”也需要質(zhì)疑?!懊癖姟辈皇且粋€一成不變的概念。“民眾”有哪些意愿?再問,究竟是“民眾”重要,還是真理重要?真理與“民眾”并不對立,但也并非總是統(tǒng)一。還可以問,“民眾”在哪里?沒有個體又怎么會有“民眾”?其實“廣場”和“內(nèi)室”、“精英”和“民眾”,都可以是人為的、虛擬的和暫時的,這些劃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服從于人類的和宇宙間的普遍法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