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與紹爾這對夫婦為政治關系定下了新的評量尺度,也把國與國來往時的外交禮儀拋棄得一干二凈。政治人物偕同妻子出國訪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或許也因為政治人物不再是清一色的男性,而伴侶也不一定非得是異性的緣故吧。默克爾進入總理府之后,外交禮節(jié)上的硬性規(guī)定有了變化,主要表現在以往專為女士們安排的節(jié)目上,現在至少已經將這些節(jié)目改稱為“伴侶節(jié)目”,而且還得是在有必要安排節(jié)目的情況下。
2007 年在默克爾家鄉(xiāng)海利根達姆舉行的八大工業(yè)國組織峰會,是紹爾第一次嘗試配合外交禮節(jié),也是最后一次。這段時間以來,全球志同道合的伴侶,不分男女都群起效尤,總統不需要一定有妻子陪在身邊,希拉里已將這一做法畫上句號。默克爾出訪次數并不多,她寧可讓總統享受最高規(guī)格的外交禮節(jié)待遇。身為總理,她盡量以周密計劃的公務訪談優(yōu)先,也就是幾小時內就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紹爾僅陪同她出訪過兩次,每次的政治味兒都不太濃。2006 年,默克爾就任后初次訪問維也納,他陪同前往,主要是為了聽音樂;2011年,他陪妻子去美國,出席總統自由勛章授予典禮。他和默克爾一樣,對美國懷有極大的好感,常因工作需要橫跨大西洋。在白宮國宴上與208 位賓客握手時,他努力壓抑著自己的狂喜。事實上,他是獨自先抵達美國,返回時也一樣,以芝加哥的科學討論會為優(yōu)先考慮的因素。決定孰輕孰重的是他,而非美國的外交禮儀。除此之外,他說:“我對公開露面沒有興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