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式的家長,據(jù)說已經(jīng)創(chuàng)造出與眾不同的一代。這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IT界特別明顯。昨天的英雄是扎克伯格,如今的明星成了戴維·卡普。大家都是千禧一代。當戴維·卡普把自己創(chuàng)建的微博服務網(wǎng)站湯博樂以11億美元的價格賣給雅虎時,人們所驚嘆的不僅僅是他的身價,也不僅僅是他26歲的年齡,而是他居然高中還沒畢業(yè)。
14歲就輟學,牛仔褲、T恤衫、一頭亂發(fā)、不停地派對……這副扮相和做派可謂很嬉皮,很反叛。且慢,這與其說是反叛,還不如說是主流。如前所述,這一套不是他不聽話的結果,而是父母精心教出來的。現(xiàn)在,讓我們把他的故事好好講一講。
戴維·卡普生于一個富裕家庭,在曼哈頓長大。三歲時就上了曼哈頓的著名私立學校卡爾霍恩學校,后來又上了培養(yǎng)出八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布朗士科學高中。布朗士科學高中雖然是一所公立學校,但必須經(jīng)過嚴酷的入學考試競爭才能進入。2011年有將近兩萬考生競爭1044個位置,錄取率僅為5.3%。相比之下,美國大學中最難進的哈佛,2013年有3.5萬人申請,錄取2029人,錄取率為5.8%??梢哉f,沒有一所美國大學的入學競爭能趕得上布朗士科學高中??纯创骶S·卡普這樣的履歷,你不能不感嘆其父母精心的教育安排。不要忘記,他母親正是卡爾霍恩學校的科學教師。
但是,一帆風順的他,14歲居然決定從大名鼎鼎的卡爾霍恩學校輟學。這難道是青春期的反叛嗎?媒體第一時間就發(fā)現(xiàn),他輟學的幕后推手,其實正是他的母親。這位教師母親,及時地發(fā)現(xiàn)了兒子在學校里待得有些不耐煩。不想上學就別上,她干脆讓他輟學,到一位是電視制片人的朋友(卡爾霍恩學校的學生家長)那里試試身手。戴維·卡普就從那里起步,一度還學習日文,游蕩到日本,最終成為新一代的創(chuàng)新大師。
戴維·卡普當然不是個循規(guī)蹈矩的孩子。不過,他的行為已經(jīng)遠遠不能簡單地用反叛來形容。當年嬉皮士的反叛是非常個性化的行為,往往會和父母鬧翻,至少父母對他們的行為不認可、不支持。戴維·卡普也挑戰(zhàn)了現(xiàn)有的教育制度。不過,他的挑戰(zhàn)是在父母精心培養(yǎng)和安排下進行的。這也并非是一個家庭的偶然的、特殊的案例。在當今的美國,從家庭到整個社會,正在形成一種文化和制度,對青春的反叛進行支持。我們不妨稱之為“反體制的體制化”。
家庭學校的崛起就是一個例子。戴維·卡普輟學后,其實還是在家庭學校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母親根據(jù)他的需求,聘請各種老師。網(wǎng)絡公開課的崛起,使這方面的操作更加方便、廉價,乃至一般家庭也可以負擔。本來,公立學校體制是現(xiàn)代國家的核心制度基礎,有著嚴格的法律保障。父母無故不讓孩子上學是犯法的,會受到懲罰。但最近幾十年,美國父母挑戰(zhàn)現(xiàn)行教育制度的越來越多。讓孩子從公立學校輟學,在家自己教,也漸漸成為風氣。最開始這樣做的,是教育比較好的左翼進步主義人士。他們覺得學校不夠個性化,窒息了孩子的自然發(fā)展。然而,右翼宗教保守主義者后來居上,成為家庭學校的主要推手。當然還有其他各種龐雜的社會潮流參與進來。拋開這里的各種政治背景不說,最終的結果是:美國各州在這方面的法規(guī)越來越松,給父母把孩子從公立學校拉出來在家里教育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