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亡到宋興,只有短短半個世紀,卻經(jīng)歷了五個朝代,皇權(quán)更迭迅速,有如走馬燈。梁、唐、晉、漢、周,每一朝開國皇帝的家世都不怎么輝煌,特別是梁太祖朱溫與漢高祖劉知遠。
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卷十,是這么描述劉知遠的:“高祖睿文圣武昭肅孝皇帝,姓劉氏,初名知遠,其先沙陀部人也,其后世居于太原。知遠弱不好弄,嚴重寡言,面紫色,目多白睛,凜如也。”廟號十分嚇人,文武雙全,又是睿智又是神圣,而且昭昭赫赫,肅穆威嚴,同時還以孝道統(tǒng)天下,真是了不起。說了半天了不起,卻說不清家世如何,只知道是少數(shù)民族居于太原地區(qū),后來漢化了?!叭醪缓门?,是說他年輕時不亂搞,則有點“此地無銀”之嫌,好端端的一個開國皇帝,為什么要表明他“不好弄”?看來他一定是個胡作非為的問題人物,還不知道亂搞了些什么事呢。
再看看同書卷十八,記劉知遠的皇后李氏:“高祖皇后李氏,晉陽人也,其父為農(nóng)。高祖少為軍卒,牧馬晉陽,夜入其家劫取之?!崩钍仙L在農(nóng)家,想來是個姿色出眾的女子,才會引來劉知遠的覬覦,“夜入其家劫取之”。劉知遠的舉動,絕不是原始民族殘余的搶婚制儀式,是打家劫舍式的硬搶,比小霸王周通抬著花轎硬娶,還要來得更粗暴,更無賴,更流氓。
同是漢高祖劉知遠,寫本紀時形象高大,睿文圣武,寫到皇后的出身,卻露出了流氓皇帝麒麟皮下的馬腳了。想來這當然是歐陽修的“春秋筆法”,因為皇帝是不能隨便批評的,何況宋太祖趙匡胤的出身也不怎么樣,也是好漢(流氓的諛辭)“發(fā)跡變泰”,欺侮人家孤兒寡婦,黃袍加身,成為真龍?zhí)熳拥摹?/p>
劉知遠搶李氏的故事,在民間傳說中逐漸發(fā)展成《劉知遠諸宮調(diào)》,后來演變成《白兔記》,活躍在舞臺上。戲中的劉知遠成了落魄的英雄,不過,真正讓人同情的卻是苦守家園、生了咬臍郎的李三娘。
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