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漫不經(jīng)心、容易忘掉的小事情。可能在你的人生當中,并不認為這些小事有多重要;若是做自我介紹通常也不會提起來??墒怯袝r候朋友私下聚在一塊,聊起自己生命里很多美好回憶的時候,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其中會有好多好多是跟吃東西有關的。
我好幾次發(fā)現(xiàn),在和最親的朋友聚會,不是指在大庭廣眾、正經(jīng)八百的畢業(yè)典禮、結婚典禮之類的談話,而是大伙兒私密地吃完飯泡一杯茶或者喝一點小酒聊天的時候,大家會天南地北談起在哪里吃到什么,哪里又吃了什么。我很驚訝的是怎么我跟大家一樣,對一個地方的記憶常常是跟“吃”有關系的。有的朋友會覺得大庭廣眾下不太好意思談這些事,似乎不登大雅之堂。我倒覺得今天談生活美學,不需要談些大雅之堂的事情,而是聊聊生活里點點滴滴的小事物。因為對這些小事物的重視和品味,會反映出真正的生活美學來。
比如說我會想到有些年我在中部教書,每個周末跟朋友或者學生一起開車回臺北,如果沒有太嚴重的塞車,車程兩個小時到兩個半小時,所以大概在中段剛好就是新竹。也剛好大家覺得開車一個多小時以后有一點累了,要找個休息的地方。但是我們不會特別想去高速公路旁邊的交流站休息,因為交流站是蠻制式化的地方,販賣的東西或建筑的空間都沒有特色,那里也沒有留存什么回憶。既然要休息,不如去做一件自己會特別想念、有意義的事,這時開車的朋友常常會說:“我們去新竹城隍廟!”
我想新竹城隍廟對很多朋友來說是有記憶的,那個地方不只是一個廟宇,也是著名古跡,與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里很多人的生活有關,所以人們到那個地方去拜拜,求神問卜,抽簽,這間廟宇真的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家也知道傳統(tǒng)廟宇前面,大概都會有夜市,廟宇和夜市構成一種奇特而不可分割的關系。我想不只是新竹的城隍廟,很多的廟宇都是如此。
我成長于臺北市大龍峒的廟宇前面,從小就知道要找最好吃的東西,大概就在廟宇的周遭,那里變成一個生活的重心;我相信是因為那里有傳統(tǒng)、有歷史,還是信仰的中心。我總覺得當心里有信仰、有歷史感時,連吃的滋味都會不一樣。
我從城隍廟廟口的吃來破題,大家也許覺得這是生活里不起眼的小事??墒俏蚁胍務劄槭裁磸R口的東西特別好吃,為什么在那里擺攤販的商家敢指著自家的貢丸自豪地說:“我做的跟別家是不一樣的!”有時候你嫌貴,他就說:“你也可以去買別家的!因為我的貢丸是不一樣的?!焙芏嗯笥阎牢抑苣?jīng)過新竹城隍廟,就拜托我?guī)c貢丸,我問他們是不是覺得那貢丸和臺北的不一樣,他們就說:“我上班很忙沒什么感覺,可是我的孩子說‘新竹的貢丸’的確好吃。”這答案讓我很高興,原因是那些孩子沒有多大,可是已經(jīng)知道“品味”,他們懂得同樣的產(chǎn)品,品質卻可能大不相同。
我覺得生活美學最重要的,是體會品質。
大家注意一下,現(xiàn)實生活當中最大的矛盾,是我們離開了農(nóng)業(yè)社會,離開了手工業(yè)社會,食、衣、住、行里很多東西是大量量產(chǎn)而來,工廠里量產(chǎn)的東西很少會有“人的關心”在里面,因為它太快速了。我的意思是,并不是不可能講究品質,可是在工業(yè)的初期因為重視量,往往就忽略了質,“質量”這兩個字是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