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母親的愛與支持依舊是他最大的隱患。在姬寤生努力爭取支持的同時,他的母親正在不動聲色地謀求著奪走他最重要的東西,轉(zhuǎn)送給弟弟段。
武姜把母愛的大部分(可能是全部)都放到了段的身上,與他游戲,教他知識,把最好吃的食物、最漂亮的衣服留給段,但有一樣?xùn)|西是她無法隨心所欲給予的,那就是嫡長子的身份。
春秋實行的是分封制跟宗法制,這兩種制度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上一代的身份,庶子分封為下一級。與之對應(yīng)的叫立賢制,不以出生順序為標(biāo)準(zhǔn),而是誰賢良誰接班。
立賢不立長看上去是有優(yōu)越性的,誰不愿意選個能力超強、仁愛賢德的接班人呢?立嫡不立賢是要冒風(fēng)險的,萬一嫡子能力平庸,是非不分怎么辦呢?
但是,立賢有個問題,那就是“賢”這個東西不好評定,而且“賢”還可以偽裝。而立嫡立長就很簡單明了,操作方便,先到先得,一目了然。所以說,立嫡立長這種制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公平公正,但卻是操作上的公平公正。
按照這個制度,姬寤生的父親鄭武公百年之后,寤生將以嫡長子的身份成為鄭國國君,而弟弟段身為次子,則要到自己的封地去,替大哥守衛(wèi)國土。以此為開端,寤生一脈將成為大宗,而段的子孫則成為小宗。
想到這一點,武姜在段身上的目光更是充滿了憐愛,這種過分的溺愛一般都會導(dǎo)向一個目標(biāo):挑戰(zhàn)宗法制。
一開始,武姜只是在夫君的面前夸獎小兒子段聰明伶俐、知禮明義,是傳承偉大事業(yè)的好苗子,作為參照物的嫡子寤生自然缺點多多,學(xué)習(xí)不努力、能力平庸、禮儀不端正??偠灾尉褪菢?biāo)準(zhǔn)的王位繼承人,而寤生就是一個問題少年。每當(dāng)聽到這個,她的丈夫鄭武公總是笑笑,支吾過去便罷。
鄭武公明白妻子的偏愛,但也不打算糾正她。母親總是會偏愛小兒子一點,這是人之常情,只要不影響大局,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對于母親的行為,姬寤生是知道的,他開始變得謹(jǐn)言慎行,因為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會成為他人手中的把柄,自己所說的每一句錯誤的話都會經(jīng)過母親的口傳到父親的耳朵里,他的每一個不合乎禮儀的舉動都會成倍放大。要避免這樣的情況,自己必須少說慎行。
這是他唯一的應(yīng)對,也是正確的應(yīng)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