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環(huán)境的局限性
用美國作家赫爾曼·麥爾維爾的話來說,生活環(huán)境包括 “妻子、心臟、床、桌子、馬鞍、火爐、國家”。想一想你生活中的既定因素:性別、年齡、種族、 你成長的地方、在孩提時代以及青春期經(jīng)歷的大事(包括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父母離異、車禍、被他人欺辱,以及一些好的事情,比如家庭和睦、中大獎、受人歡迎);還有成年后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比如,你現(xiàn)在是已婚還是單身?是離婚、喪偶,還是分居?你的工作是什么?工資多少?宗教信仰是什么?你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怎么樣?你居住的社區(qū)如何?你得過慢性病或者急性病嗎?你曾遭受過命運的摧殘折磨嗎?)。
雖然重大的生活事件對每個人來說都意義非凡,但實際上就像餅圖所顯示的,重大的生活事件對幸福影響的平均值僅為10%。因此,不管你上班開的是高級轎車還是一輛破舊的大卡車,不管你年少還是年老,不管你居住的城市是冰天雪地還是溫暖宜人,每個人獲得幸福的機會都是一樣的。為什么會這樣呢?
物質(zhì)財富
物質(zhì)財富包括月工資、儲蓄金和其他財物。我們先假定你的家庭收入已經(jīng)超過美國人均水平,那么你今日所享受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與半個世紀前最富有的那5%的人的生活水平相同。最近,我閱讀了傳記作家多麗絲·卡恩斯·古德溫撰寫的一本好書《非常年代》,這本書是介紹羅斯福家族的,從書中我看到了1940年的美國人生活情況。那時,美國差不多有1/3的家庭沒有自來水、抽水馬桶或淋浴設(shè)備,超過一半的家庭享受不到集中供暖。在25歲或者25歲以上的人中,只有40%的人讀到了八年級, 25%的人讀完了高中, 5%的人讀完了大學(xué)。
在對生活滿意度進行調(diào)查時,生活在20世紀40年代的人們大都認為自己“非常幸?!薄跐M分為10分的調(diào)查中,他們的幸福指數(shù)是7.5分。我們今天的生活和以前完全不同了,現(xiàn)在的住宅樓里大都有自來水、浴室,大家都能享受到集中供暖,而且房子的面積也增大了。那么,今天的美國人又給自己的幸福水平打了多少分呢?結(jié)果是7.2分。
顯然,那些琳瑯滿目的家用電器并沒有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幸福。有多少人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如果我有了…… 我將會多么幸福??!”我自己也無數(shù)次地說過這樣的話—在還沒有買車的時候,在我無法獨立生活的時候,在即將做母親的時候,在我的孩子還沒有自己房間的時候。
富人在物質(zhì)上的確比普通人擁有的更多,但研究顯示,他們并不比普通人更幸福。我們一起看一下迪士尼公司的前總裁邁克爾·奧維茨的故事?!堵迳即墪r報》的專欄作家史蒂夫·洛佩茲曾就奧維茨夫婦計劃興建豪宅的事情進行過報道。他們打算建一座2 600平方米的大廈,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室(1 300平方米),一間面積為465平方米的辦公室,一座面積為224平方米的網(wǎng)球館,一個可以同時容納13輛汽車的車庫,一個瑜伽練習(xí)室,還有一個藝術(shù)館。我相信,如果奧維茨完成了主觀幸福量化表并把結(jié)果發(fā)給我,他整體幸福得分不會比我的鄰居更高—雖然我的鄰居只是一位中學(xué)老師,住在只有一個房間但很溫馨的小公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