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慣例(14)

蒂利文集:為什么? 作者:(美)查爾斯·蒂利


隨著相互關系的演變,伴侶們會相應地調整自己的理由和行為。但在演變的任何時點,對于避孕(或非避孕)行為,同居的情侶為自己或他人給出的理由更多地構成了辯護,而不涉及因果解釋。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關系-理由-行為的三角關系。

戰(zhàn)爭計劃中的理由

這種三角關系同樣適用于規(guī)模更大的場合,其后果甚至比上述愛情、急診室、兵役和流產診所的故事更為嚴重。它影響了美國的戰(zhàn)爭計劃。在一本論證復雜但發(fā)人深省的書中,斯坦福大學社會學家和軍事分析專家林恩·伊登(Lynn Eden)研究了二戰(zhàn)以來美國核戰(zhàn)計劃中對火災損失的考量。從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開始,專業(yè)觀察家發(fā)現(xiàn),在城鎮(zhèn)地區(qū),炸彈引發(fā)火災所造成的死傷和破壞甚至高于初始的爆炸本身。但時至今日,在計算原子彈所造成的損傷時,大多數軍事指揮官都將火災損傷排除在外,而不將它納入核戰(zhàn)計劃中。在計算可能的損傷時,他們只考慮最初的爆炸損傷。除了其他諸多后果,這種排除將特定程度的破壞所要求的火力估算至少翻了一番。一個可能的推論是,軍方所要求的武器裝備比實現(xiàn)給定核戰(zhàn)計劃所需要的實際裝備高了至少一倍——耗資也相應翻番。身為納稅人的你和我支付了這筆費用。

怎么會這樣?和盧克一樣,伊登給出了她自己的因果專業(yè)表述,其中包含了多種多樣的理由給定,下文將詳細討論。為了尋找忽略火災的理由,伊登排除了幾條明顯的假想:

· 火災損傷太難預測,無法在軍事戰(zhàn)略中考量(許多專家長期持這種觀點)

· 爆炸損傷波及甚廣,相形之下,火災所造成的損傷幾乎不值一提(這些專家同樣長期持這種觀點)

· 火災損傷的現(xiàn)有證據難以得出確切的推斷

· 現(xiàn)有的計算機不足以解決這一復雜問題

· 引發(fā)火災的戰(zhàn)爭極不人道或令人憎惡,人們不愿或不敢加以細想

· 低估核破壞為空軍帶來組織上的利益,因此空軍大力游說對武器裝備和空中兵力的高投入

相反,伊登認為,軍方的組織結構和過程本身制造了對火災后果的軍事盲點。她借鑒了對非軍事組織行為和科學實驗室的相關研究,對軍事上的自我欺騙做出了新的解釋。她還借用了被歐文·戈夫曼引入社會科學的框架(frames)思想(Goffman 1974)。她的研究告訴我們,組織結構本身如何建立起一種框架,這種框架在考量某些信息的同時,卻對大量在原則上有可能對組織行動造成深遠影響的其他信息視而不見。盡管并未明說,她還間接展現(xiàn)了適用于某些關系的理由(即使它們在其他場合看起來很奇怪)如何為軍事組織(以及其他組織)的行為提供合理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