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王五,天生就是習武的材料。話說,你認師父,得給人錢,他才教你。而這個王五,蹦子兒皆無,窮成這樣,給人打工的,哪有錢?沒辦法,干脆只能偷師。我們知道,河北滄州地界,歷史上是流放犯人的,像林沖雪夜上梁山,就從這兒走的,不少犯人都有點兒功夫,所以習武之風極盛,各種拳種流傳的也比較多。當?shù)赜屑溢S局,掌柜姓李,功夫挺高。這個鏢局白天在院里頭拉開架勢,練習業(yè)務,“噼里啪啦”練武術(shù)。這個時候,王五就借著機會,偷空從店里出來,趴人門縫看里頭習武,邊看邊學。
那個時候,偷師是挺忌諱的事兒。武俠小說里有這個,家里邊正練武,有人爬在樹上偷師,老掌柜也不吱聲,嗖,一鏢過去,眼睛扎瞎了。這個夸張點兒了,這李掌柜不是沒發(fā)現(xiàn),這個燒餅鋪的王五趴門縫看,但沒拿他當回事,小孩圖新鮮,看吧,沒事。結(jié)果,這王五堅持了好幾年,只要有時間就來看來,李掌柜突然發(fā)現(xiàn),這小子學了不少東西,還能練了。這李掌柜知道后,認定他是個學武奇才。我們知道,練武偷師很難:你看見架子,但我怎么使勁,勁從哪兒發(fā)?這個沒有人手把手教你,很難學會。所以,他一看王五有這架勢,就想這么個奇才,不能埋沒了?!澳阍覆辉敢獍菸覟閹??”王五求之不得,跪倒直叫師傅。就這樣,他收了王五當徒弟。
當徒弟之后,得培養(yǎng)他,干嗎?當鏢師。王五從小孩長成青年,就留在李掌柜的鏢局里當鏢師,這可不只是功夫見長,社會閱歷也一下子增長了。保鏢這工作,很多人想象,走到哪兒,都是“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打此路過,留下買路財”,要敢說個“不”字,管殺不管埋,噼里啪啦一通打,要么是綠林好漢贏,要么就是鏢局贏。不是這樣,這都沒影的事兒。
保鏢靠什么?不靠刀子,靠面子。否則的話,想象一下:你要走過那個地界,出來一伙人跟你打,到下個山頭,再一伙人再打,你怎么受得了?所以,保鏢,平平安安是第一位的。比方說,我護送錢財貨物走到這山頭,出來一撥人,一打招呼,互相認識,就過去了,這是第一位的。所以,保鏢保的是面子,不是真正動刀子。王五在鏢局就意識到,跟這些黑道朋友交往,很有好處。這些黑道劫匪,也是窮苦人出身,所以當時鏢局的規(guī)矩是什么呢?逢年過節(jié),都上山給土匪送點兒東西去。送點兒錢,送點兒豬肉,送點兒酒,套套交情。結(jié)果往往,經(jīng)過這地界一報號:我是那哪家鏢局,認識,過去吧,拉倒了。有不認識的,那也得看你懂不懂規(guī)矩。你懂規(guī)矩,你跟我的朋友認識,我也給你面子。怎么叫懂規(guī)矩?不是說綠林好漢一窩蜂出來了,就動刀子。他一開始得問你兩句,問什么呢?叫“純點”,其實就是黑話,也叫“掉坎”。先問,你穿哪家衣?這個要懂得,穿朋友衣服。吃哪家飯?吃朋友飯。這是最簡單的,到底什么意思?就是說,我吃喝靠的就是你們。真能溜須,還有靠這些劫匪吃飯的?鏢局還真是靠劫匪吃飯。你想想,如果沒有這些劫匪,那些手里有錢的人能請鏢局護鏢嗎?正因為有劫匪,怕這貨丟了,才請你們來,給你們錢。這么說,不就是鏢師靠土匪吃飯嗎?我們琢磨琢磨,混亂社會時期的警匪一家,就是這道理:沒罪犯的話,哪來警察辦事兒?所以它是一種公認的典型,人家說靠朋友吃飯,一聽這是懂規(guī)矩的。
當然,也有那種不開眼的,就認錢不認人,上來就打。這時候,大刀王五的功夫已經(jīng)練得相當硬了。為什么叫大刀王五?一般人使刀,比如我們現(xiàn)在的武術(shù)比賽,刀槍對打,那刀也就幾斤沉,重一點兒有十來斤。過去練武的人使刀,比如秦瓊帶的腰刀,30多斤沉。有的力氣大的,能使五六十斤的刀,不得了,且不說關(guān)云長的青龍偃月刀,82斤,帶著長把,在戰(zhàn)場上用的,就說短把大刀,分天、地、君、親、師五倫的這種刀。那么,大刀王五的刀幾斤?113斤。民國年間,基本上沒有哪個練家子,使這么沉的刀。這是作死,使這么沉的刀,要是舞不動,沒等抬起來,把自個先砍死了。所以,王五臂力極大,而且控制能力強,行走江湖的,一看拿這么沉的刀,便橫豎不敢惹了。所以,大刀王五的名號,就是從這把113斤的刀上來的。真有不開眼的上來了,王五這刀一揮,誰都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