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個證據(jù),之前那個民國政府的一個總理,叫熊希齡。那時候大清剛亡,一個老太監(jiān)從宮里出來,給攆出來了。熊希齡聽這太監(jiān)說,前朝皇上乾隆啊,他的生身母親不是鈕祜祿氏,是誰呢?是熱河山莊里頭一個叫傻大姐的宮女,說是她,而且前前后后講得很詳細。熊希齡就把聽來這個事兒,跟當時的大文豪胡適先生說了。胡適一聽,覺得有根有據(jù)的,就在自己的書里把這記下來了,這也成了判斷乾隆身世的一條證據(jù)。反正,總而言之,這個確實是未解之謎,就他到底是這個雍正皇帝的夫人生的,還是他在外邊私通,跟人家的私生子,這現(xiàn)在真就搞不清楚了。
那么和這個傳說相比,后一個傳說的脈絡更為清晰。前面我們說他一半是漢族血統(tǒng),那個叫李金貴的是漢族宮女。后一種傳說,索性他就不是滿族人,是漢族人,什么傳說?就我前面提到的海寧陳閣老說法。
陳閣老叫陳世倌,當時呢,是在大清在朝為官,老家是浙江海寧,海寧這個地方出了不少名人,徐志摩,著名軍事家蔣百里,再有就是金庸。那么這個傳說怎么來的呢?他說是這么個過程。說陳閣老在朝為官的時候,那些皇子,包括像這個四阿哥,就后來的雍正,都廣泛結交大臣,大都為了自己將來能夠登基,得有四梁八柱,雍正跟陳閣老關系發(fā)展得很好。有這么一天,陳閣老的夫人生了個孩子,是個男孩,就在這一天,雍正的夫人鈕祜祿氏,生了個女孩。你看,巧了,一天生的,自個兒好朋友。這個雍親王就說了,你們這么著,全家連夫人帶丫鬟到我們家來,在我們這吃頓飯,咱們慶賀慶賀,咱們這孩子見個生。這皇子說這話了,陳閣老帶著家里人就來了,咱們都知道抱著孩子嘛,都得喜歡喜歡,這樣就要丫鬟把陳閣老這兒子,抱到屋里面來了,鈕祜祿氏在里邊,坐月子,躺在床上抱著自個兒的女兒。
抱進去是陳閣老的兒子,可在里邊待了大概有一個小時左右吧,抱出來了,抱過來,陳閣老的夫人、丫鬟還有他本人一看,大驚失色,抱出來的是個女孩,不是他們的兒子。這個女孩是誰?雍親王鈕祜祿氏生的女兒,那這個事,在朝為官的陳閣老心里很清楚,他們是想要個男孩,因為只有你生出子嗣來,在康熙那兒才更加得寵,這時候他生的是個女孩,當天就玩了個貍貓換太子,就換走了。陳閣老知道,這事打落牙往肚子里咽,胳膊折了退袖里, 這事不能聲張,而且一聲張,必是殺身大禍。所以陳閣老回家琢磨來琢磨去,得了,咱也別惹這禍了,給皇上上道書,什么意思?我歲數(shù)大了,身體不好,我們在朝為官,請求致仕。什么是致仕?退休,回家。所以,春秋鼎盛之年,陳閣老帶家人回到浙江海寧。后來有人提出種種佐證,說他兒子讓人換了,陳閣老兒子就是乾隆。《書劍恩仇錄》里寫得很清楚,說這有好多證據(jù)。海寧陳閣老不把女兒抱走了嘛,這女兒是啥呀?是公主,是雍正的孩子。據(jù)說他這個公主出嫁以后,專門在老家給她修個樓,大伙兒管它叫公主樓。陳閣老清楚,這不是我的孩子,這是公主,我得拿她當回事,所以后人根據(jù)這個說三道四的。
而且還有不少別的證據(jù),說這乾隆六下江南,四次到海寧,干嗎去了?看自己親生爹媽去了,而且他給陳家題了一個牌匾,叫“春暉堂”?!按簳煛边@倆字不是濫用的,大伙兒記不記得唐代大詩人孟郊寫的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咱們現(xiàn)在一說春暉,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養(yǎng)育之恩,慈母,平白無故題春暉堂干嗎?這不就祭奠自己母親嘛。那么,是不是這樣呢?其實,確實有春暉堂這塊匾,可那不是乾隆題的,也不是題給海寧陳家的,但確實是題給姓陳的人家的。這是康熙在世的時候,題給一個侍讀大學士陳元龍,陳元龍就講:“我能有今天,是我父母嘔心瀝血?!边@事感動了康熙??滴跽f:“來,我給你題個字吧,你擱到你家祠堂上,就叫春暉堂,表示父母對你的養(yǎng)育之恩。”這塊匾是題給老陳家的,但是不是陳閣老家?也不是乾隆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