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難求安穩(wěn)的年代,歷史總會給那些躍然于世的文壇天才更多青睞,卻也不會對他們過多留戀眷顧??舌咧豁永滟?,總是傲然挺著白皙修長的脖頸,高挺筆直的鼻梁閃著洞察于塵世的淡漠,總喜著妖冶奇艷奇裝異服的女子才人,卻唯有那么一個。繞開了歲月對她妙筆的稀釋,即便今日,她清麗卻詭譎的文字,仍游刃穿梭于聆懂她那份“張愛玲式”寂寞的人的魂牽夢縈中。
初識她,那文中悲喜,淋漓著凡俗與雅致,或邂逅或推搡,細(xì)碎繁瑣卻句句指心、字字盡致,使得合上她作品的扉頁,眼中浮現(xiàn)起那幅映著她桀驁面容的照片時,總會有些錯離感——那樣一張不拘于世的臉孔,卻是如何將人間煙火刻畫得如此切膚,將人情冷暖演繹得如此入微!
直到熟識了她,方曉得,那顯赫的身世,清冷的神情,震驚世俗的情路,凄涼的晚年,哪一段不浸著一個靜默卻又倔強(qiáng)的女子滿身心的傷痕血淚,以及時人難懂的孤寞情懷。她不善言,更確切地說,是不喜言。她只是自與文字相識,便將平順時的陽春白雪,坎坷中的下里巴人的情懷,甚至是糊口謀生的生存之計,都如數(shù)托付給它。世間最識愛玲者,唯書墨是也。
哪怕,那時候,她還只是個剛能用稚嫩纖細(xì)的一雙小手托住大塊頭《紅樓夢》的孩子,她一生便與那油黑的墨跡纏綿相許。她曾在《天才夢》中不無自嘲的說道:“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fā)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biāo)?!?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張愛玲與文學(xué),怕也是如此。
張煐,那時別人還這樣喚她,一個本該淹沒于凡塵中的名字,可她的才情,卻早已按捺不住,氣勢凜冽地沖脫出現(xiàn)世羈絆。除了清末重臣李鴻章后人的身世,早早便馳騁游弋于言山辭海中的老成,也注定了她的天才之勢被時世造就。
就像那間上海老式洋宅里慵懶的午后陽光,暖洋洋地投射在青藤垂蔓簇?fù)碇陌唏g的圍墻疊瓦上,好像將沉寂安然的它們盡數(shù)浸濕了。滿屋子遍布鋪陳的小報氤氳了滿心脾的油墨香,浮塵暗動,流光噤言。此時書房里的小張煐總是不喜歡照顧自己的姆媽“何干”進(jìn)進(jìn)出出擾了心神,老保姆也自知小姐讀書時喜怒無常的脾氣,早就禁了腳步,躲得遠(yuǎn)遠(yuǎn)去了。
膚脂的稚嫩掩不住眉頭緊鎖時彌漫出的深沉與從容,才不過金釵豆蔻之年的張家小姐,卻有些吃力地捧著曹雪芹的曠世之作,不知是讀到哪一篇,之前了然的神情卻換作一絲惑然與無奈。她挑了挑纖細(xì)柳眉,輕嘆芳?xì)夂仙蠒摗H羰亲x到她日后穿插于文中的只言片語,方知伊人哀嘆為哪般:“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八十回后,一個個人物都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起來,我只抱怨‘怎么后來不好看了’。十二三歲時,讀到第八十一回,忽覺‘天日無光,百般無味’而感到那是‘另一個世界’!”
方入小學(xué)高年級的孩子,在其他同齡人字還未識全的時候,敏銳如她,卻已洞察《紅樓夢》中續(xù)寫的玄機(jī)奧妙,其卓然于眾的文思才情怎能不令今人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