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長沙
既然康有為、梁啟超為少年毛澤東打開了眼界,東山學堂自然不能滿足他的如饑似渴的求知欲。他極想到長沙去,因為聽許多人說過,那里是個大城市,湖南的省會,城里有好多更高級的新學校。在清末,湖南開風氣之先,是辦新式學堂最早也最多的省份之一。到1907年,總計全省有商業(yè)、實業(yè)、師范和普通中學等82所學校,還有女子學堂7所,學生共達一萬三四千人,而長沙就集中有二三十所。
毛澤東在東山學堂只讀了半年。學校的校長、教師,看到他年紀較大,成績又好,都主張他去長沙考中學堂,繼續(xù)深造。恰好學校的賀嵐崗老師,應聘去長沙湘鄉(xiāng)駐省中學堂任教,愿意把他帶去讀書。這正符合他想去長沙的迫切愿望,于是他從東山回到家里,做去長沙的準備,但仍然受到父親的阻撓。他請來舅父及以前的老師勸說父親讓他繼續(xù)讀書。臨行時,他抄了一首詩留給父親:“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币员硎咀约毫⒅厩髮W和男兒志在四方的決心。1911年春,他挑著行李走到湘潭城乘船到長沙,進入湘鄉(xiāng)駐省中學堂。這時的長沙是革命黨劇烈活動的地方,社會上充滿新的氣象。他才知道有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并馬上成為同盟會的《民立報》的熱心讀者,為報上的反清言論和黃花崗起義等革命事跡所深深感動。他回憶說,自己這時竟激動到這樣的程度,寫了一篇平生第一次表示政見的文章,貼在學校的墻壁上。文中主張讓孫中山回國就任新政府的總統(tǒng),康有為任國務總理,梁啟超當外交部部長,表示了堅決反對帝制的思想。當然,他并不知道,這三個人早已屬于兩個敵對的政黨。為革命的潮流所鼓舞,他毅然剪去自己的辮子,并且說服他的朋友和同學也剪掉,以表示反抗清朝的決心。這時,蕭家兄弟子升(蕭子升(1893—1977),字旭東,湖南湘鄉(xiāng)人,新民學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1919年留法勤工儉學,曾做過國民黨政府農礦部次長。后長期旅居國外。)、子璋也同在這個學堂讀書。
關于辛亥革命前夜湖南青年學生革命情緒的高漲,在五四運動時,毛澤東以自己親身的經歷,作過這樣生動的描述:“宣統(tǒng)三年三月二十九日,黃興在廣州起事,全國震動。消息到湘,學生界中之抱革命主義者,已躍躍欲試?!彼拇ǚ磳﹁F路國有運動爆發(fā)后,“繼起者則為湖南,學生界尤其憤激,倡言罷課,到處開會演說。庸懦無知的湖南巡撫楊文鼎,橫加干涉,學生公然開會不成,則秘密開會,城里開會不成,則聚議于岳麓山頭”。他說,自己“當時也是這許多人里的一個小卒。我們學校里每天關著大門演說,好些同學慷慨激昂地主張革命。還記得演說的時候,一位同學將他身上的長袍卸下一丟,說,‘快習兵操,準備打仗’”(《湘江評論》第四號(1919年8月4日出版)“本會總記”。)。
武昌起義爆發(fā)后,湖南是全國第一個響應獨立的省份。當革命黨人和新軍(1903年,清政府命袁世凱創(chuàng)建新式陸軍(北洋軍隊的由來)。后續(xù)命各省督撫各編新軍1~13鎮(zhèn)(相當于師)不等。湖南編練第十三鎮(zhèn)一個鎮(zhèn)。此時具有反滿思想的青年投軍者甚多;同盟會和各地革命分子多是在新軍中活動的對象。因此,新軍成了促成辛亥革命的力量之一。)正在長沙起義時,毛澤東立即準備到武昌去參加革命軍;聽說漢口街道潮濕,連雨鞋也在朋友那里借到了。后來因交通緣故,沒有成行。當“漢旗”一在長沙的撫臺衙門升起,他就毅然參加了新軍,當一名普通列兵。這時有許多學生參加了軍隊,成立了一隊學生軍。他認為學生軍太復雜了,要干革命,就要準備打仗,還是應當參加正規(guī)的軍隊。在新軍中,除了操練和做一些軍事勤務,他將剩余的餉銀訂了省內外幾種報紙,每天貪讀不厭,非常注意政治時事與社會問題。在鼓吹革命的報紙中,他第一次見到“社會主義”這個名詞,那是江亢虎所宣揚的社會主義。他對這個新東西很感興趣,就寫信同東山學堂的朋友和同學討論。他跟軍隊中的大多數(shù)士兵以及正副目(即正副班長)和排長都建立了很友好的關系,常常幫助他們寫家信和講解報紙上的新聞。他們都很尊敬這個列兵,認為他有學問。他同士兵中的一個鐵匠和一個礦工特別親近,極其喜愛他們的質樸。1950年夏天,他收到當年同他有過友誼的一個副目的來信,曾親切地給這位40年前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副班長回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