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奢華的景象(3)

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套裝上下冊) 作者:(美)雅克·巴爾贊


精心安排而非天然的繁茂,這就是魯本斯的精神,也是巴洛克風格的主要特點。在他藝術生涯的后半期,魯本斯的風格轉(zhuǎn)向嚴肅的古典主義。這兩種風格經(jīng)常混合使用,凡爾賽宮就是一例:外表平板靜穆,內(nèi)部金碧輝煌。在這個漫長的世紀中,藝術家似乎分為兩派,有的像弗美爾和克勞德·洛蘭,喜歡安靜的室內(nèi)場景或風景的題材,其他人如貝爾尼尼和提埃坡羅,選擇歷史和神話題材的劇烈活動和人群,對這些題材的表現(xiàn)越來越準確。還有如普桑則經(jīng)常變化,他也喜歡畫寧靜的風景,背景是純粹古典風格的建筑;但在他的《搶劫薩賓婦女》中需要描繪出激烈的暴力,于是就把當時的兩股推動力融合在了一起。為此,一些批評家把那時的風格稱為巴洛克古典主義,其實這個稱謂是不必要的。人們可以看到,像在任何文化運動中一樣,兩種風格形成對比,偶爾也有所結合。

長壽的雕塑家貝爾尼尼永恒的題材是表現(xiàn)無盡的精力,他可能是最生動地體現(xiàn)巴洛克精神的藝術家,也是導致這種風格后來遭到詬病的一個主要原因。他精湛的技藝明白地顯示出作品的概念,后來喜歡暗示而不是直白的新一代把它稱之為夸張、過分、不符合自然。這個判詞很好地說明了批評家常犯的一個錯誤:不同的時期觀念不同,在對任何時期的藝術或其他形式的表達方式作判斷時必須考慮到作為其前提的當時的觀念。這樣公平的評判并不排除對某個時代的作品特有偏好,但可以避免盲目片面。

要欣賞和崇仰貝爾尼尼的作品,必須接受宏大的規(guī)模與精致的細節(jié)相結合,每條線都是渾圓的,似乎棱角會刺眼。可能最困難的是必須習慣于哀求或痛苦的姿勢:眼望天空,肢體因情感而劇烈扭曲。這種強烈的夸張告訴我們?nèi)魏螘r候天上地下的一切事物都利害攸關。當時的悲劇表現(xiàn)的也是這個意思,自始至終死亡和恥辱都隨時會發(fā)生,沒有日常的事來緩解這種緊張。生命由天意決定,或掌握在高踞于王位之上嚴厲無情的次神手中。\[可翻閱《貝爾尼尼》(Bernini),作者也是查爾斯·斯克里布納第三(Charles Scribner III)。\]

巴洛克時期的建筑也是同樣的嚴厲無情。建筑物的表面,無論是博羅米尼設計的羅馬圣卡羅教堂的包鑲式,還是佩羅設計的盧浮宮東面的古典平板式,都使人遙望為之生畏,而不是引人欲近睹為快。前者豐沛的細節(jié),像后者有規(guī)律的重復一樣,表現(xiàn)的同是充滿自信的宏偉。

凡爾賽這座宮殿,鑒于前文所述(<288)應當說是劇院,值得專書一筆。它的地點很差勁,坐落在一塊低洼的平地中間,宮殿的建造時動時停,其間有許多人死亡。一度曾有36 000名工人和6 000匹馬同時參與這項工程。很多人死于事故和“熱病”,熱病無疑是由于不衛(wèi)生引起的,這種情況在完工之后的宮殿內(nèi)外依然存在。宮殿背面的廁所不敷使用,由于廷臣有時必須在宮內(nèi)侍候,他們內(nèi)急時就悄悄在柱子后或角落里方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