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是當時上海的一張大報,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創(chuàng)刊,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在1949年5月27日才???,前后共有77年的歷史,《申報》的創(chuàng)辦人是英國商人美查。1907年,上海金融家席裕福買下了申報館,從此,申報館由中國人掌控。1912年,史量才成了申報館的大股東,對《申報》進行了重大調(diào)整,此后,該報很快成為當時上海發(fā)行量最大,同時影響力最廣的一份報紙。
1913年3月開始,邵飄萍就開始為《申報》寫稿,至1916年6月,他在該報撰寫的稿件共有70多篇,在《申報》的“北平特別通訊”欄內(nèi)大膽揭露北洋軍閥的丑行。這期間他發(fā)表了著名的時評《預吊登極》:“京電傳來,所謂皇帝者,不久又將登極。嗚呼!皇帝而果登極,則國家命運之遭劫,殆亦至是而極矣!但二月云云,尚須多少時日,各處反對之聲勢,再接再厲。所謂登極者,安知非置諸極刑之讖語呼!記者是以預吊!”1916年6月,袁世凱在舉國討伐聲中死去,邵飄萍被史量才聘為《申報》駐京特派記者,以加強中央政情的采訪和北京新聞的報道。從此,邵飄萍開始了京城十年記者的生涯。
當時的北京報紙不是很發(fā)達,邵飄萍一到北京就進入了角色,每天要給《申報》發(fā)回大量的新聞專電。原先,上海的《申報》、《時事新報》的北京專電,每天不過一二百字,在他的努力下,《申報》每天的北京專電增加到500字,甚至達到兩三千字。為了讓讀者了解較為詳細的時局信息,他還配合專電,隨時向《申報》寄出內(nèi)容較為詳盡的“北京特別通信”。邵飄萍反映北京時政的“北京特別通信”因為有很強的可讀性,而且結合時局,視角獨特,寫法上不拖泥帶水,很快吸引了讀者,成為了《申報》占領市場的一大法寶,《申報》的發(fā)行量很快超過了1.4萬份。
為了采寫到有價值的新聞,邵飄萍憑著對新聞事業(yè)的執(zhí)著,會采取各種辦法,動用各種手段實現(xiàn)。如: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33個國家先后卷入戰(zhàn)爭。在是否參戰(zhàn)這個問題上,中國政府顯得猶豫不決,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爭論,北洋政府決定參加英、法、俄的“協(xié)約國”,對抗德、奧、土的“同盟國”,但遲遲不敢宣布。作為記者的邵飄萍深知此條信息對國民的重要性,為了采寫這條新聞,緊急趕往總理府,被拒之門外,但他看到掛有總統(tǒng)府車牌的車輛可以自由進入總理府,于是,他通過朋友弄來了一輛掛有總統(tǒng)府牌照的車輛,直抵總理府。他請總理府守門官呈報段祺瑞要求段總理接受采訪但遭拒。該守門官說,這三天段總理不會客,就是他的秘書、侍從也不接見。邵飄萍于是掏出錢來賄賂門衛(wèi),請他“通報段總理邵飄萍來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