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帝王婚嫁用金,如“漢高后制,聘后黃金二百斤、馬十二匹。夫人,金五十斤、馬四匹?!钡搅瞬芪?,王娶妃時已改用絹190匹。晉則用絹300匹。到東晉時,康帝納褚皇后,孝武納皇后,亦只有白雁、白羊、酒米、馬、絹、錢等物,不用黃金。此因為產(chǎn)金量少之故。
魏晉南北朝時,黃金之主要用途,一是用于佛教方面。自東漢明帝時,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后,至魏晉,民間信佛者眾,至南北朝而極盛。因此耗金甚多,如修寺廟、鑄佛像、修石窟、寫佛經(jīng),在在需金。如《南齊書·蕭穎冑傳》:“長沙寺僧鑄黃金為龍,數(shù)千兩,埋土中?!庇秩纭读簳酚洠骸岸枷路鹚挛灏儆嗨?,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chǎn)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p>
當(dāng)時用黃金鑄佛像,耗金極多。如《魏書》記載用黃金600斤鑄天宮寺釋迦立像。一般佛像用鎏金或貼金,費金量亦巨大。如宋明帝造丈四金像;梁武帝造丈八銅像;魏孝明帝為河南洛陽永寧寺造丈八金像一座及普通金像十座。又如用泥金①寫佛經(jīng)。
如從《魏書·釋老志》所記,自魏文成帝興光年間至魏孝文帝,京城內(nèi)新舊佛寺凡100所,僧尼2000余人。四方諸寺等6478所,僧尼77258人。20余年間,佛教即有如此之盛,其他朝代通算在內(nèi),其影響巨大可知。
此一時代黃金之另一主要用途是私人穿金戴玉的個人享受,如晉武帝時石崇之富有,連室內(nèi)、臺階均貼以金箔。此時期之黃金已大量流入民間富豪及士大夫手上。如梁武帝時,臨川王蕭宏宅中,搜出藏金銀之庫房有30間之多。
4.兩廣地區(qū)金銀使用情況
曹魏時期由中央政府的大司農(nóng)和少府掌管金帛錢財。到魏晉南北朝時仍然沿襲舊制。梁代時,大司農(nóng)改名為司農(nóng)卿;少府改為少府卿,各官皆冠以“卿”字,以示劃一。北齊時則由司農(nóng)寺、太府寺卿及少卿等大臣掌管金帛府庫。
魏晉南北朝時,朝中大臣占有山林水澤的極多。有多種措施如帝王的“賜田”;本身向朝廷請求的“求田”;或用放高利貸逼窮民用山澤抵押的“懸券”。當(dāng)時刁協(xié)、蕭宏、蕭子良等都占有大量山澤的出產(chǎn)物,包括金銀礦藏①。當(dāng)時政府雖有禁令,但不能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