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美國海軍也開始進行載人風箏飛行試驗,使用的是塞繆爾·伯金斯設計的風箏,參加試驗的軍艦是“賓夕法尼亞”號裝甲巡洋艦,它曾完成第一次動力航空器著陸試驗。1911年1月24日,飛行試驗在南加利福尼亞海岸的圣巴巴拉海峽進行,盡管試驗取得了成功,但美國海軍并沒有進行任何后續(xù)試驗。
1911年8月,法國海軍也在“埃德加·基內(nèi)特”號裝甲巡洋艦上進行了風箏飛行試驗。設計者是法國陸軍工程師雅克·薩克尼上尉,他的風箏與科迪的風箏非常相似,當然,他也得到科迪一樣的下場,僅僅一次出于同情心的聽證會就把薩克尼費盡心血的設計束之高閣了。
當然,風箏未被看好的原因是沒有動力裝置,缺少動力飛行所具有的靈活性。其實,不難理解海軍高層們?yōu)槭裁磳︼w機更感興趣。不幸的是當時那些制造粗劣的飛機幾乎無法從艦船上起飛,更談不上降落了。如果要進行這類危險的起飛、降落的實驗,飛行員則要求艦船必須停泊在港內(nèi)或緩慢行駛,從而避免撞上風旋,顯然這不符合戰(zhàn)爭的要求。
1907年,法國發(fā)明家克雷芒·阿德爾(Clement Ader)出版了一本名為《法國的軍用航空邁出的第一步》(The First Step Toward Military Ariation in Frarce)的小冊子,對法國及世界各國的氣球和風箏實驗進行了總結(jié)和分析,認為軍艦不僅僅需要具備操縱氣球或風箏的能力,更應具備操縱動力飛行的能力,這個“動力飛行”指的就是飛機。阿德爾不僅預見到飛機將會在軍艦上進行起飛和降落,同時還預言到:為了飛機的起降,軍艦還必須要有寬大的通暢的飛行甲板、甲板升降機、偏向一側(cè)的島型上層建筑、保護飛機的機庫以及較高的航速等等。然而,阿德爾的這一預言卻被法國軍界忽視了10年之久。而在這期間,英美兩國卻全力以赴地進行著這方面的實驗。
英國海軍航空母艦研究工作的最后一個方面也不容忽視。當時,英國建造了大量的飛艇,但大部分都是小型的“軟式飛艇”。雖然大部分飛艇都是從陸地升空,但也有少部分可以從航空母艦上升空。截至1915年3月,英國大量地仿造了德國的風箏氣球(系留氣球),并計劃用皇家海軍首艘氣球船對達達尼爾海峽的炮艦轟擊行動指示目標。由于,蓋利博盧半島惡劣的自然條件和氣候條件不適合陸基氣球的操作,因此,英國皇家海軍決定把氣球裝載在艦船上。
英國“莫妮卡”號商船已經(jīng)有15年的歷史,而皇家海軍只花17天的時間就對“莫妮卡”號完成了改造。該船前甲板有一條長距離飛行平臺,船上還安裝了一個氫氣壓縮機和絞盤及操作員室。由于英國當時沒有風箏氣球,于是,就向法國租借了一個氣球。1915年4月,“莫妮卡”號抵達穆德羅,并立刻投入使用。由于在電話和無線電聯(lián)系以及續(xù)航力方面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因此,在對目標的偵察中,這種氣球比“皇家方舟”號的水上飛機的還要好。1915年9月,“莫妮卡”號返回英國并再次進行改裝,“莫妮卡”的平臺被一個甲板所代替,同時該船還安裝了水上飛機的操縱設備。在1916年4月至1917年5月期間,“莫妮卡”號參加了東非海岸的軍事支援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