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chuàng)意選擇:點子、故事、主題和身份(6)

劇本:影視寫作的藝術(shù)、技巧和商業(yè)運作 作者:(美)理查德·沃爾特


既然友誼是如此重要,女兒反問東尼,那你為什么這么多年都不跟你的老朋友和好呢?

因為,東尼解釋說,已經(jīng)過去這么長時間了,他們從來沒有來往,他甚至都不知道如何找到這個朋友。

胡說,女兒抗議,打一兩個或三個電話就可以輕易地找到這個朋友的線索。如果東尼不只是講大道理,女兒繼續(xù)說,如果他真的那么想,如果他不是僅僅在進(jìn)行那種父母的虛偽說教,那他就必須和老朋友消解宿怨。如果東尼能做出榜樣,女兒保證,她也會和隔壁她自己的朋友和好如初。

女兒讓東尼感到羞愧,迫使他去尋找多年失散的老友。如何追蹤朋友的具體方式在劇本里沒有體現(xiàn)。重要的是,兩個人安排重新聚首。一個蹩腳的作家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語言去描寫東尼如何尋找并終于找到了他的朋友。

當(dāng)他的朋友第一次在屏幕上出現(xiàn)時,觀眾驚訝而高興地看到,他戴著羅馬天主教神父的領(lǐng)圈。

在這里請注意作家的技巧。甚至在有限的電視屏幕范圍內(nèi),尤其是在《成長沒煩惱》的小屏幕時代,這位作家仍然能以畫面的形式溝通和傳達(dá)大量信息。比如,我們看到這個老朋友的第一眼,他的服裝就揭示了他的身份:神父。過去的街頭混混現(xiàn)在變成了一個有精神靈性的神職人員。我們只是看到他的衣服就明白了這一點。這是一個精彩的安排,是用視覺形象代替了聽覺對白。

這位作家避免的另一個陷阱是過早露出底牌。一個笨拙的作家一般會讓劇中人物說:“我聽說卡拉漢變成了一個神父?!边^早地暴露這些信息只會生硬地推動劇情,遠(yuǎn)不如老朋友身著神父的服裝第一次露面所造成的視覺沖擊更戲劇化。

亞里士多德在他的《詩論》中敦促詩人——他指的詩人是編劇——去尋找真正的開始,不僅整個劇要尋找,甚至在劇中的一些段落也要尋找。不僅每一個劇有自己的開端、中間和結(jié)尾,劇中的很多段落也有自己的開端、中間和結(jié)尾。什么是開端?他告訴我們說,開端就是在這個部分之前,我們什么都不需要知道。

在這兩個老朋友重逢的場景之前,我們什么都不需要知道,他們現(xiàn)在正在廚房里興致勃勃地喝著咖啡,議論著舊時鄰里之間的往事,以修補失散了多年的友情。一般來講,一個不嫻熟的作家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語言描述兩個人剛剛見面時的情形。然而,我們的作家直接把人物放在他們重歸于好之后。

東尼和卡拉漢神父坐在廚房的桌子前,交換著美好的回憶——好朋友之間的惡作劇——他們快樂地談笑著,好像從來就沒有分開過,不要說十多年,就連一個月都沒有。

然而,這時候,東尼回憶起了一個特別過分的很多年前他對小卡拉漢做的壞事。當(dāng)聽了這個很久以前發(fā)生的惡作劇時,神父的神情立刻發(fā)生了變化。

“做那件事的那個家伙是你嗎?”神父問東尼,不可置信地,看得出盡管這么多年過去了,他還有被傷害的感覺。 “那是你嗎?”

“當(dāng)然是我,”東尼自鳴得意地說,“你難道一直不知道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