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橫濱暗殺團謀刺鐵良(4)

暗殺:義烈千秋的壯舉 作者:左玉河


黃興組織長沙起義時,擬以刺殺配合起義,派易本羲刺殺張彪,王漢刺殺張之洞。惜起義過早事泄,黃興被迫流亡日本,易本羲遁跡湖北草莽間。長沙起義受挫,使易本羲大受刺激,遂決定加入暗殺行列。當聽說清朝的死硬派大臣鐵良即將巡視南方的消息后,他認為這是天賜良機,就毛遂自薦,愿意承擔刺殺鐵良的重任。

俞大純,字慎修,又字省羞、有羞,浙江紹興人,出身名門世族,其父俞明震是曾國藩的孫婿,為晚清名臣,還是著名詩人。俞明震擔任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督辦時,魯迅是該學堂學生。魯迅為人決絕,但對這位恩師卻是獨加青眼,沒齒不忘、贊不絕口,因為正是這位“恪士師”的幫助,他得以赴日留學。當時與魯迅一同赴日留學的,就有其恩師的長子俞大純。俞大純到日本留學后,秘密加入了暗殺團,與楊篤生、陳獨秀等人一起研制炸藥,參與到激烈的暗殺活動中。

章士釗、易本羲、俞大純、萬福華等人計議已決,先潛至南京下關(guān)碼頭,密作布置,守株待兔。章士釗、俞大純兩人具體負責資金調(diào)度、用品設(shè)置、射手之履帽服裝、潛伏地及出入路線之防衛(wèi)引導等事宜,力圖做到萬無一失。

正當他們秘密準備之時,情況發(fā)生了劇烈變化,暗殺計劃受阻。

南京為兩江總督所在地,時兩江總督李興銳已年逾古稀,兒子早喪,僅兩個孫子隨侍。長孫李茂楨,次孫李春熙,皆傾向于反滿革命,與章士釗等人關(guān)系很好。李茂楨獲悉章士釗等人的刺殺計劃后,深恐在南京暗殺鐵良,會累及其祖父,遂力諫章士釗等人不可在南京下手。

他反對在南京暗殺鐵良的理由是:一旦鐵良在南京被刺,必然殃及兩江總督李興銳;一旦李興銳獲罪,則南京革命環(huán)境將會非常惡劣,影響革命黨人在南方的反滿活動,故在南京刺殺鐵良是得不償失的。

放棄,還是堅持?

章士釗、萬福華等人為此激辯一夜,反復討論利弊得失。最后,他們決定放棄在下關(guān)刺殺鐵良的計劃。

章士釗、萬福華等人返回上海,靜待更好的刺殺時機。

李茂楨所分析的情況,是很有道理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