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雨黃昏》第二章 海水與沙灘(2)

風雨黃昏:李宗仁和胡友松的生死之戀 作者:蘇理立


服務員稍稍遲疑了一瞬,即刻就笑著說:“行,請稍等等,我們馬上做。”

列車在華北平原上不急不緩地東行。鐵道兩房的白樺樹,齊刷刷的,遠遠看去,像一堵墻。平展的田疇里,小麥剛剛收過,棉花卻綠綠絨絨。打場的地方,與以往不同的是都插上了紅旗。紅旗旁,都立著一塊毛主席像牌。人們要讓毛主席他老人家看看農(nóng)民們的豐收。

胡友松把身子倚在窗邊,一頭秀發(fā),隨風輕輕地飄動。她著一身淡紫色的西服裙,與李宗仁相對而坐,情緒很好。這種專供首長享用的特別專列,不說受用,她甚至從來也沒見過。

一條田間小道,跨過鐵路,自南向北延伸,曲曲彎彎,消失在綠叢里。一個約莫6歲的小女孩,用扁擔擔著兩個竹籃。一只籃子里放著個大瓷壺,另一只籃子里是一只燒得黑咕隆咚的飯鍋??礃幼?,她是去給大人送飯。日上三竿,已經(jīng)是12點鐘光景了。她艱難地在小道上走著。路并不崎嶇,但對于她來說,那肩上的擔子似乎太重。忽地,那小孩不知絆上了什么,一跤摔倒在田埂邊,瓷壺里的水,灑了一地。

“呀!”胡友松下意識一驚。車,轟隆著前進,這場景,一晃便過去了。她沒有聽到那女孩哭,也沒有看到那女孩怎樣爬起來。這突如其來的令人不快的鏡頭,使胡友松大為掃興,那只拈著瓜子仁的手,不自覺一松,瓜子仁落到茶幾上。她沒跟李宗仁說什么,便若有所思地閉上了眼睛。

大概是自身的經(jīng)歷使她每每動惻隱之心,她特別憐愛那些可憐而又可愛的小孩子。

胡友松1939年出生在南京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她和一個弟弟。日子雖不富足,但和諧且能溫飽。胡友松自幼長得天真可愛,父母都很喜歡她。然而,人世間時有飛來橫禍,胡友松4歲時,日本鬼子一次野蠻的空襲,使她那個幸福的家庭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父母和弟弟都倒在血淚之中,含冤九泉。胡友松當時根本不知道天下發(fā)生了什么事,一聲巨響,一股強大的氣流,把她震昏過去。當她許久后醒來時,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失去了所有的親人,自己也周身是血。驚恐和痛苦,使她哭啞了嗓子。她嗚咽著爬出廢墟,在彌漫著塵土硝煙的瓦礫中,艱難地尋找著救命恩人。

她到了紅十字會的孤兒院。她不知道怎么到了這個地方,又是誰帶她來的。她對周圍的一切都太陌生,都覺得太可怕。這哪是她原來的家?于是就那么怯生生地領著孤兒院的那份賴以生存的“救濟食”,茫然無知地生活下來。4歲,人還沒有豐富的思維,也還沒有足夠的記憶,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