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64年 甲辰年(4)

甲子(2):卯年記憶、辰年記憶、申年記憶 作者:陳曉卿


金康水電站坐落于距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300多公里處,周圍是一片荒漠,僅有一條小河和一個瀑布。專家組在那里安營扎寨。

從國內的港口到幾內亞科納克里需要航海數(shù)萬里,但是所需物資、材料、器械設備和生活必需品,國家都給予充分保障。大家除了國內本單位發(fā)的工資外,每人每月還有100元專供伙食用的生活補助,超額可以報銷。另外,組長、副組長每月有生活津貼60元,其他專家是40元。

中國專家和技術人員為金康水電站安裝了4臺800千瓦的機組,可為4個城市提供電力。1969年,崔克良再次前往幾內亞,擔任丁基索水電站考察設計專家組組長。后來,崔克良寫了一首詩,概括自己為水電事業(yè)奮斗的一生。詩中寫道:“萬里黃河第一壩,黨叫干啥干好啥?!瓏鴥葒飧闼?,畢生精力獻中華?!?/p>

在出國工作時,崔克良和每位專家組成員都帶著《毛主席語錄》和“老三篇”。在幾內亞時,大家學習都很自覺,提出:工作不忙學,忙里堅持學,大忙時擠時間學。

5月1日,總政版《毛主席語錄》第一版出版,共摘編語錄366條。隨后,人民出版社也開始印發(fā)《毛主席語錄》?!睹飨Z錄》成為世界上印刷最多的書籍之一。

這時,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攝制的紀錄片《學習毛主席著作的好戰(zhàn)士》,介紹了解放軍某部三連指導員廖初江以驚人的毅力,

刻苦地學習毛主席著作的事跡。他曾在零下30攝氏度的嚴冬,借著伙房灶洞里的火光看毛主席的書,靠著鍋蓋寫心得,不到深夜不入眠。連隊進行長途行軍訓練,第一夜走了100多里,第二天下午又走了70多里,半夜到達宿營地,廖初江的腳疼得不能著地,眼皮沉重得睜不開,但仍然頑強地閱讀著毛主席著作。大家贊揚廖初江學習毛主席著作有“四不倒”:“時間緊擠不倒,任務重壓不倒,文化低難不倒,有成績夸不倒?!?/p>

《人民日報》的報道說:“由于反復地學,反復地用,毛主席的一些話,便在廖初江的腦子里慢慢地扎下了根。有時碰到一些問題,能立刻想起毛主席的教導?!?/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