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困難當作幸運的開始
卡耐基箴言:
生活中的最大不幸,是沒有能力對付突然來到門前的那只狼,更不用說“在狼身上弄一件皮衣來穿”。蕭伯納十分鄙視那些總是抱怨環(huán)境阻礙的人。他在書中寫道:“我不相信環(huán)境之類的借口,世界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主動尋找適宜他們的環(huán)境的人,如果找不到這種環(huán)境,他們會自己去創(chuàng)造。老是抱怨環(huán)境只能使他們成為今天這樣。”
其實,如果刻意去找的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各種值得抱怨的“困難”。例如,我年輕時,就為自己的煩惱找到了一個理由:我當時比大多數(shù)同學都要高。但是過了幾年之后,我認識到這非??尚?,個子高可能是個短處,也可能是個長處,這全靠你如何去看這個問題了。
與我們的鄰居相比,如果我們只有一條腿而他有兩條;如果我們比他更窮或比他更有錢;如果我們肥胖、瘦弱、美麗、丑陋、金發(fā)、黑發(fā)、內(nèi)向或外向……只要我們想給自己制造障礙,只需找出我們和別人之間的任何一點不同之處,就可以如愿以償了。
不成熟的人,總是愿意把自己和別人的不同之處當作障礙,渴望別人對自己特別加以考慮。相反,那些成熟的人,能認清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征,或者改進自己的不足,以求進步。因此,能夠走向更加成熟的人,他們不在乎困難,也許它是一種幸運的開端。
◎ 成功的詞典里沒有“困難”
我很佩服一個人,他叫愛德華·特霍,靠開出租車為生。愛德華·特霍多才多藝,思想活躍,而且樂于助人,懂得如何傾聽別人的談話。
一天,我們談到了一些戰(zhàn)勝逆境,并為世界作出了偉大貢獻的人。愛德華問我:“您聽說過納撒尼爾·鮑迪奇其人嗎?”我說:“我知道鮑迪奇,他是個航海家?!?/p>
“一點也沒錯!”愛德華說,“納撒尼爾·鮑迪奇出生在1733年,活了65歲。他10歲就開始自學拉丁文,研究牛頓數(shù)學理論。21歲時,鮑迪奇就已經(jīng)成為一位數(shù)學家。他出海研究航海知識,還教會了所有船員觀察月亮,以確定航船每天的位置。他寫了一本航海書,成為經(jīng)典名著。他在那些沒有受過多少正式教育的人當中,是不是很偉大?”
“當然?!蔽冶硎玖速澩?。因為對于鮑迪奇博士來說,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困難。他并沒有想到大學教育是成為科學家的首要條件,而是堅韌不拔地勇往直前,獲取一切必需的知識。納撒尼爾·鮑迪奇在大海上航行,與愛德華·特霍在城市的街道上穿行一樣,“困難”這個詞在他們的詞典中是找不到的。
但是,一個人如果想逃避失敗的責任,“困難”這個詞當然可以派上用場。也許有人會說,他們沒上過大學,常常會遇到各種困難;但即使上了大學,他們也可能因為自己未能在人生的戰(zhàn)場上占有一席之地而找到諸多的借口。而成熟的人,只會想到如何去排除困難,從不會用困難作為自己失敗的借口。
◎ 貧困并不能阻礙我們的前進
有一次,著名發(fā)明家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博士向他的朋友、華盛頓特區(qū)美國國立博物館館長約瑟夫·亨利抱怨說,他工作中遇到了困難,因為他不懂電學方面的知識。但是亨利卻沒有同情貝爾,也沒有安慰他,而是說:“的確很遺憾!小伙子,你沒花時間學習電學方面的知識,真是太可惜了!”
你猜一下,亨利接下來會向貝爾說些什么?他沒有說貝爾需要一份獎學金,或是需要父母的幫助;相反,他只是告訴貝爾:“那就去學吧!”
結(jié)果,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真的去學了,他掌握了這門知識,并研究出了電話,這可以稱得上人類通信史上最偉大的貢獻之一。不錯,貧困的確是一種障礙,但我們有理由因為貧困而逃避責任、甘愿俯首認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