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納接球道:
“我知道,但是總統(tǒng)先生,法國并沒有病,有病的是法國人。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保守腐朽而且沒有秩序。這三個極大的缺點讓我對法國持悲觀態(tài)度?!?/p>
密特朗笑了,露出了他笑眼旁的皺紋,此時他摘下了總統(tǒng)的面具,我們更接近了這個男人。
“的確,就如同你我一樣,法國人以自我為中心、保守腐朽、沒有秩序,但是也正如你我一樣,他們慷慨、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對你、對我或者對所有人來說,最容易的就是將他們向好的方向而不是壞的方向引領(lǐng)。你的生活是自由的,而我必須再說一句話,做每件事之前應(yīng)該考慮到它產(chǎn)生的各種影響。我必須考慮法國在世界的地位,在歐洲的角色,它的行政力量,周邊相關(guān)人士的影響力,我對政黨的承諾,我的對手的攻擊。你要知道,管理是一項妥協(xié)的藝術(shù)。在這個職位上,我得不到任何力量的支持?!?/p>
貝爾納·塔皮開始扣球:“既然是妥協(xié),我們的政府不是有希拉克和貝雷戈瓦(時任法國總理)這種衷心的人,還有雷蒙·巴爾和洛朗·法比尤斯這種智慧的人嗎?”
總統(tǒng)空中接球得分。
“你忘記了,權(quán)力不能分享。左派右派共治只是假象,法國人喜歡左右共治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更公平。但是他們忘了,左右共治可能使國家癱瘓,只有共同管理才是現(xiàn)實可行的辦法,特別是法國,很難再有像現(xiàn)在這樣的大好局面:總統(tǒng)在議會中擁有本黨的多數(shù)人支持。政黨之間應(yīng)和諧共處,而不是互相攻擊?!?/p>
幾個月后議會選舉情況依舊,人們的觀念一旦形成,要想一下改變并不容易,但是尼古拉·薩科齊抓住了機會。
1987年9月,密特朗總統(tǒng)宣稱不再參與連任競選。不過我覺得他是在這個特定的時刻探測輿論對他政績的反應(yīng),同時我感到貝爾納·塔皮有可能成為政壇的一顆新星。對這個商界雄獅來說,無論是旺德還是阿迪達斯都無法阻擋他對政治權(quán)力的強烈欲望,他沒有想到如果放棄了商業(yè),他將變得一無所有。然而,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進入政治的旋渦當中,但是政治派別歷來不喜歡冒險家涉足他們的領(lǐng)域,他們互相結(jié)盟,讓媒體對他們的成績大肆宣傳,進而排斥打擊對手。